() 有句行話叫:時裝劇的道具師必須懂生活,古裝劇的道具師則要有文化。
真不小心用錯道具,一世英名都要打水漂。
網友總結過各種穿幫鏡頭,最常出現的居然馬鐙,號稱是穿越千年的產物。
據資料記載,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馬鐙實物是從北燕大將馮素弗墓中出土的,大約在南北朝時期。
但在許多漢代劇甚至朝代更早的曆史劇中,都出現馬鐙的特寫,《漢武大帝》及《大秦直道》就曾發生過這類錯誤。
三國演義裡曹操征張繡割發代首一段,曹操戰馬所踐踏的是一片辣椒地,曹兵啃玉米棒子充饑。
漢宮飛燕裡,被選入宮的趙飛燕把定情戒指藏在烤白薯裡捎給宮外情人……
但事實上,辣椒、玉米、紅薯傳入的年代都是明朝。
這些都是小事,最頭疼的是道具器皿的選擇,道具師通常會避免與出土文物同款。因為古代王侯家中的青銅器、瓷器均為定製,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時裝劇的道具師就輕鬆很多,家裡日常擺設或是流行品牌衣服包包,都能直接使用,頂多搭配有損格調,但不會出現原則性錯誤。
資金方麵更簡單,時裝劇涉及的現代商品可以尋求讚助商的幫助,這也為劇組省去大量資金。
所以古裝劇中很少會有針對道具的特寫鏡頭,很多青銅器、漆器的材質都是木頭或者塑料,外麵塗一層特殊的漆,遠看可掩人耳目。
量大還能走淘寶。
除非導演對鏡頭有特殊需求,才會進行精致道具的定製。價格非常貴,隨便一件好幾萬。裝逼點的道具經常去潘家園尋寶,買高仿a貨充臉麵。
聽花姐說,當年冰冰拍武媚娘的那件女皇登基龍袍,重達25公斤,價值50萬元,全部手工定製,由26位工人連續趕製三個月才完成。
光她一個人的服裝多達260套,全組演員服裝超過1000套。最誇張的是隻穿一次,拍完就靜靜躺在倉庫裡,再也無人問津。
尤其熱播劇,服裝的辨識度非常高,很難反複利用,重見天日的希望微乎其微。直到現在那件價值不菲的龍袍已由冰冰私人珍藏。
很多小鮮花為什麼喜歡演古裝?
當然是夠美了!
皮膚個個吹彈可破,各種美的不要不要的衣服,身邊全部特效……
跟化妝小姐姐們聊天,喜歡化年輕妝,最怕遇見老年特效妝。先要演員本人的臉部翻模雕塑定製一張專用假皮,光這張皮的製作最少兩個月。
小心翼翼戴上假麵具,再在其基礎上進行修補定妝,每次至少需要五六個小時,彆說化妝師,連明星都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