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良心會不會痛?(2 / 2)

肌肉影帝 雅玩居士 4557 字 11個月前

“然後是黃粱一夢,整個故事都是主角的腦內劇場。或者整個故事就是不斷在夢裡……”

“要不就是裝神弄鬼,人嚇人,嚇死人。比如《三更車庫》,全靠神神叨叨的音效和裝模作樣的雜七雜八。”

“稍微高級點就是布個局等你往裡跳,人做虧心事,自有鬼敲門,幕後黑手伸向沉默的羔羊。這種類型的影片,可以解釋為主角受到的心理暗示,而且容易自圓其說。”

“隻要不是太大的邏輯硬傷,賣的好很容易出精品。因為題材寬泛,情節多樣,很好開腦洞,比如《魔宮魅影》。”

“我最受不了什麼冤有頭債有主,什麼冥冥之中自由天意。多半都是自己作死,做了虧心事啦,辜負了某個人啦……”

“然後遭遇很多恐怖的事情,至於為什麼?就當是死前幻覺,亂七八糟看幾十分鐘,反正能過審查就行。”

丁誠哈哈大笑,小丫頭還挺專業?

劉婉寧見老板高興,繼續咋咋呼呼道:“劇情更簡單,常規三板斧:脆弱女主,夢一場,怪小孩。”

“見鬼三板斧:轉身遇到鬼,床上躺個鬼,窗外站個鬼。”

“犯罪場景三板斧:妹妹大膽往前走,配角排隊送人頭,凶手被動技能是詐屍。”

“探險三板斧:看過劇本的配角加劇透的布景……前半段弄虛作假,後三分之一上乾貨……”

“最後就是跑啊跑……跑啊跑……跑到外婆橋!”

丁誠點點頭,說的還挺在理,要說恐怖片自己也看過,尤其是上大學,閒著蛋疼沒少看。

國產片無法實現構思上的突破,這是提不上檔次的最根本原因。那些被推崇的經典,大多數是構思奇妙,標新立異,甚至創造出一種全新恐怖模式的電影。

最牛逼的還是溫子仁,號稱電鋸之父,絕對是最專業的恐怖大師,跟李安並稱為好萊塢的華人之光。

《電鋸驚魂》係列采用遊戲的形式,利用人性致命弱點或錯誤來考驗當事人,大部分人都會因為自己無法通過考驗而命喪黃泉,奇思妙想的道具,滿滿的逼格。

再如《小島驚魂》裡主人公一直以為房子裡有鬼,到最後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鬼。

《高壓電》裡主角一直在被追殺,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那個殺人犯。

《捉迷藏》裡的父親一直在尋找威脅女兒的傑瑞,最後才發現傑瑞就是自己分裂出來的一個人。

《第六感》裡的主人公一直在以正常人的身份生活,到最後才發現自己早就死了……

正是這些經典構思成就了經典恐怖片的偉大,而國產片從來沒有出現原創性的恐怖模式,一直在模仿,從未出原創!

所以更無法創造出經典的恐怖形象,一部恐怖片最可能留在人們記憶深處的不是故事情節,也不是故事內涵,而是恐怖形象。

比如豎鋸……《死寂》裡的木偶……《驚聲尖叫》係列裡的麵具人……甚至是異形……

國產片大多顯得很做作,沒有故事總要費儘心機捏造故事,生怕故事講不下去了一樣。很有可能是擔心片長不夠,故意拖延時間?

就好像便秘患者努力了半天,結果……

直到影片結束,字幕都完了,還沒明白那些奇怪情節是乾什麼的?

典型的挖坑不埋!

您祖宗十八代的良心不會痛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