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都是自來水,人家願意花錢看電影就是最大支持,好好演戲就完了。
按照現在票房的尿性來看,考驗一部電影,首當其衝的是首日票房,其次是首周末票房。
如果這兩個節點沒能達到預期,那總票房基本沒戲。
根據這幾次以小博大的經驗,所謂自來水起作用是在首周末票房之後,促使電影能保持一段時間的熱映。
應了那句話:
讓子彈再飛一會!
研究所有年度爆款,隻要票房過二十億,基本都是自來水的功勞。
比起五毛黨水軍,在原有推廣預算下,廣告隻能發布到10個平台,獲得100萬次曝光。
而自來水的推動下,可以覆蓋到1000個平台,獲得1億次曝光。
最牛逼的是,
還不用多花一分錢!
要麼品質過關,要麼有趣好玩。千萬不要把用戶當傻子。有些用戶對產品的了解,甚至超過生產者。
九分的電影,肯定好過五分的電影。這東西不像奶茶店,你問喜茶好喝嗎?有的說好,有的說一般,每個人口味不同,就會褒貶不一。
大數據之下,仿佛大浪淘沙,好的乘風破浪,垃圾直接沉了。
特彆是玩點映,播出會形成一些口碑,發行方趕緊加以整理和引導,若反饋不錯,評分賊高,最好是大眾片,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爆款。
當然也需要引導,否則輕則帶偏跑道,重則生死存亡,還記得抖音關閉評論功能的日子嗎?
這種事徐文崢已經玩出花了,剛研究出什麼1、10、100互動原則。
一個人產出內容,十個人參與轉發,一百個人瀏覽。
自來水的維護要抓住最上層的那1個人,維護好中間的10個人,進而能按照自己的預期,抓住另外的100人。
我不是救星宣傳的點:良心電影、現實主義題材、有意義、年度好電影等等……
這些點集合到一起,都指向一個詞:好電影。在國內垃圾片成堆的當下,一個好看的電影,就會有種會當淩絕頂的感覺,票房絕對跑不了。
偽自來水其實就是水軍,在利益的趨勢下,在外麵搖旗呐喊助威,想讓他們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宣傳什麼就宣傳什麼,服務周到又貼心。
因為真假從文案就能一目了然,但凡那種特彆生硬的,比如這個護膚品效果特彆好,使用後臉比以前粉嫩多了,就像回到嬰兒時代,無敵假。
現在流行一種很軟的文章,甚至是視頻,不仔細都看不到產品的牌子,讓觀眾自己猜。
這也是為什麼堂堂第一經紀人都感歎老了,現在玩的太花哨,各種自媒體崛起,人人都可以發聲,都可以成為kol。
以前廣告宣傳無非是電視、報紙、廣告牌,現在都找垂直類的kol,無數電影推薦公眾號,牛逼的根本分辨不出來是真是假。
通過偽自來水先把內容發布出去,真自來水隻負責傳播就好,你在旁邊推波助瀾就行。
尤其是現在時間匱乏,比如看到好吃的,絞儘腦汁蹦出一句話:真尼瑪好吃!
再看看人家美食家的用詞:爽滑酥嫩、肉汁四溢、入口即溶、色味俱佳……
什麼叫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