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又要接觸這種在年輕的時候讓我覺得害怕的東西,但是演員看不出來,也不能讓他們看出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老祖宗的武術是那麼條理分明,是那麼的有道理。”
“反而就是因為這個東西有道理,才必須得打磨得非常準確,表達得非常簡潔,如果沒有道理還想殺人,你肯定被彆人給殺了。”
喝口茶,繼續道:“以前電影拒絕殺招是有道理的,首先不好看;其次這些殺招是保密的,讓它亮相,讓年輕人學,沒人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我以前不願意說,是因為歲數還小。現在歲數大了,沒有負擔了,也沒人跟我較勁了。”
“加上網絡發達,全世界的殺招上網全都有,想學殺人,哪兒都可以學,用不著從電影學,所以我才敢展示這個東西。”
丁誠點點頭,現在動作片反而有點返璞歸真的意思,觀眾希望看到的是簡潔高效的武打場麵,三兩招一過手,拳拳到肉的真實爽快。
“電影好玩,就是它能夠滿足不同層麵的需求。不太懂武術的觀眾看我的電影,說這個動作漂亮,其實這個漂亮是通過角度的變化來的。”
“它和港式的靠姿態和節奏的變化取得的視覺美感還不一樣,用各種方法都可以獲得這個漂亮,所以也不欠我這一路。”
麵對丁誠,徐浩峰忍不住把心裡藏的話掏出來,一是因為欣賞演技和人品,二是大家都是練武之人。
丁誠給對方倒滿茶,真誠道:“給我講講當年的故事吧?”
徐浩峰笑著點頭道:“其實武林這個詞,說白了是武術家拔高自己的身份才有的。因為以前是隻有文人團體,比如詞林琴林,才敢稱為“林”。
“直到民國武術家才開始像王羲之那樣稱呼自己的團體,不叫武林之前就叫武行,或者叫把式。”
丁誠用心聆聽,功夫可以通過係統練,這些門道必須聽親曆者講才真實。
“以前非常奇怪,除了習武的軍官受尊重,那些保鏢走標、看家護院的,還有街頭賣藝的,都被這個城市排斥,甚至不讓這些人進城。”
“江湖其實是更低一等的,就是騙子的世界,當年習武之人和江湖人雖然有業務聯係,但是不能當朋友,不能有私交,如果有交往也都是集體行為。”
丁誠恍然大悟,最少港島影壇也是分開的概念,《笑傲江湖》《葉問》這種就被稱作武俠片,而《古惑仔》《英雄本色》隻能叫做江湖片。
“這兩個群體都說一樣的所謂江湖衝口,也就是黑話,但是兩者的定位不同。武行和江湖如果以大白話來講,通常稱江湖人是“玩兒的”,或者“玩家”,而武行人稱自己“會的”。
“這個人身上是有真功夫的,江湖人一看武行人動手,他就說你是會的。”
“而江湖人為什麼被稱為玩兒的?因為以前舊社會如果說一個人是玩兒的,其實是有點半侮辱的話。”
“早年打架其實真有點以武會友的意思,仁義就是:上不打頭、下不踹腿。”
“比我再大十歲十五歲的人,因為時代的原因,打架就是在街頭發生衝突。那時候哪兒哪兒都有煤堆、磚頭堆,找到鐵鍬和煤塊是最方便的武器。上一代人打架,手裡必須要有家夥。”
“但是到了我這一代,或者比我再大五六歲的一代人,其實反而是以打架動家夥為恥。”
“就算打也都是空手,以打人臉和踢小腿骨為恥。因為一旦打了,這個孩子就沒辦法回家上學,都會知道昨天打過架,如果再一瘸一拐那肯定就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