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李宰賢想拉選票,普通民眾根本不可能有機會享受到如此福利。
離開片場,跟導演朝夕相處之下,有點明白兩個國家到底差距在哪?
當年他們導演班十個同學,一個人做導演的時候,另外九個人就要在不同部門擔任助理工作,有人做燈光助理、有人跟焦點、有人換膠片。
要求必須要拍35毫米膠片,不能拍數字。這樣的話每個人在一學期就有很多次鍛煉機會,除了你自己負責的短片,還有九次機會在其他崗位上再去鍛煉。
你什麼都摸過,每個崗位都知道操作流程,幾年課程下來,相當於做過幾十部短片助理,畢業還拍什麼?
看起來跟國內院校流程差不多,其實當所有細節累計起來,就會發現差得很遠。你是這樣,我們也差不多,但是每個地方差三五分,總體上就差二三十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他們在完成專項動作是有專項工具的,而國內學生可能要用一些土辦法來完成這個東西,沒有中間的這個工具。
比如燈光,韓國有18k、12k、6k、4k,國內也有,但是吊這個燈的方式,各種在房梁上吊、窗戶上吊、牆上吊的工具,包括吸盤等各種附件。
比如鷹爪,丁誠發現人家片場居然有十種!
還能根據不同介質固定,各種便於操作增加安全的附件,應有儘有。
而國內呢?死活就一個燈,道具跟機器貓一樣想辦法,用各種奇葩土辦法做的東西,第一安全性成問題,第二速度慢。
嫌疑者拍俯視鏡頭,有攝影專用可以遙控的吊臂和剪刀型升降車,到十幾米之後燈頭的方向還能上下左右隨便擺動,根本不要人上去,非常快,而且安全。
沒有錢很多劇組隻能用高台,看似搭三節高台跟小的升降車的效果差不多,可所用的時間、人力、危險性天壤之彆。一旦要動燈頭,人就要爬上去,用手動燈頭。
道具還好說,人更麻煩。
這裡片場都是專職專人,一個人盯死一件事。國內再牛逼的片場也是一個人管兩三件事情,尤其是製片主任,簡直是無所不能的超人。
每次拍戲一個人就是專門換膠片或者跟焦點,非常規矩。包括器材的擺放,器材車上是有架子的,4k的燈就塞不進2.5的燈架子上,一定要把它碼得很整齊,按編號,這樣永遠不會丟東西。
國內一片燈,碼得亂七八糟,聽見導演喊收工,呼啦呼啦往車上扔,開車就走。
因為這裡的燈光師用的器材都是人家自己買的!
很多細節讓自己很觸動,小到一張色紙,如果沒有破洞,燈光師會卷好再用,所有柔光紙、燈光紙、色紙都是循環再利用,隻要不壞,能用多久是多久。
很多時候甚至思考一個問題:
九點收工和重拍哪個損失更大?
比起演員,很多時候攝影和燈光體力消耗更大,比如綜藝裡各種跑,明星畢竟光著手,而攝像大哥呢?
港島經常沒休息日,老板覺得很劃算,我付一樣的錢,你卻乾了24個小時。
大夜連軸轉,服裝也困了,化妝也困了,焦點也困了,第二天發現乾什麼錯什麼,結果什麼都乾不了。
不接戲了。
所謂安全事故,往往是在熬夜之後,人的精力不集中,體力不好造成的。
比如可憐跑死的高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