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分鐘的記憶世界為軸心,不斷隨著每一次進入8分鐘世界的出格行為而進行著推進與擴展。火車車廂這個簡單場景,變成世界的主要舞台。
每一個坐在火車裡的乘客,都是記憶中的人物但同時又是真實存在的。導演讓自己參與到一次調查誰是爆炸嫌疑犯的案件審查工作中,這個設計可以借助主角視角,來逐一介紹火車中的乘客,混淆觀眾對這個8分鐘世界不真實的判斷。
火車車廂也可以分成幾個部分,除了火車車廂之外,火車內的衛生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場所。在這個衛生間裡,第一次發現自己變成肖恩,也是在這個衛生間裡發現藏在天花板通風口的炸彈。
電影中平行世界理念交織的聚點也處於這個衛生間中,曾錯誤的以為自己解除掉火車內的炸彈,便能解救在現實世界中可能會死去的人們。
結果犯了一個嚴重的平行空間悖論:在a時空中解除炸彈,解救的隻是a時空中的乘客;而作為b時空的現實中的乘客,是無法因為a時空的變化而受到影響的。
所以現實作品裡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每次從8分鐘世界返回到所謂的現實中時,所處的太空艙都會和上一次的太空艙不同。雖然太空艙屏幕內的女軍人看起來似乎相同,但她每一次的行為表現都呈現出自相矛盾的狀態。
這表明太空艙所代表的現實世界其實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隻是因為太空艙空間封閉而光線陰暗,而無法形成變化的具體印象。火車車廂到太空艙的時空變化,簡單的兩個場景卻創造出深淵一般的科學黑洞。
導演的才華毋庸置疑!
走出火車車廂之前的穿越之旅中也發生過,這讓他發現8分鐘世界不僅隻有短暫的8分鐘。在電影結尾也直白的告訴觀眾,主角所處的世界早就已經不是那個8分鐘就會結束的記憶世界,他正身處一個真正的平行時空裡。
當站在廣場上的雕塑前時,看到自己的臉已經不是肖恩,真真正正替代平行世界中的肖恩。
這是一次新生。
丁誠甚至專門研究過導演的處女作《月球》,把克隆人的故事和月球的幽閉空間站作為故事舞台,同樣精彩。
而在《源代碼》裡,同樣是一個類似克隆人的前沿科學理念,這次發生在地球的火車車廂和太空艙裡,能用看似重複的電影結構,為觀眾描繪著獨特的電影平行時空。
這次合作,無論劇本還是演技,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