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不寒而栗。”
“生物電掃描……”
“皺眉肌收縮……額肌中束收縮……眉中形成縱向紋路……”
“上眼提肌收縮……眼輪匝肌運動抑製……虹膜上邊緣全部暴露……”
“提上唇肌收縮……上鼻翼收縮……頸闊肌收縮……”
鏡子裡的五官呈放大狀,尤其是眼睛和嘴巴,眼白徹底暴露,眼珠瞪到最大,嘴巴張大,牙齒全部露出來。
人在恐懼時精神會高度緊張,並對周圍的環境變化變得非常敏感,整個神經係統都在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威脅。
精神集中會通過睜大眼睛來表現,如果刺激源足夠恐怖,眼睛會在瞬間睜到極限。
所以隻有在麵對巨大危機時,才會出現恐懼表情,包括三項最基本的特征:眉頭聚攏並上揚,眼睛靜大,嘴張開。
丁誠發現恐懼有時候與憤怒相似,因為兩種表情都會皺眉、瞪眼、張嘴。可仔細分辨就會發現兩者的細微差異。比如恐懼的眉頭是上揚,而憤怒的眉頭則是向中間成下方皺緊。
這就是微表情所謂的8:20眉和10:10眉的區彆,因為極端情緒刺激都會在前額中部形成倒u形細紋,人都會將上眼瞼儘力提升,增加光線攝入量。
但是由於眉毛用力方向不同,導致上眼瞼皮膚上擠壓形成的褶皺角度有所不同。還有雖然兩種表情都是張大嘴,可張開的寬度和高度存在細微差彆。
因為恐懼的口型是無法發出具有威脅性的聲音,憤怒伴隨著聲音警告,有恐嚇敵人的作用。
而恐懼是麵對強大到無法對抗敵人的消極應對,很多時候會下意識用雙手堵住嘴,生怕發出一點聲音。
嚴格說起來,恐懼某種程度應該是驚訝和悲傷兩種表情的結合體,可以理解為驚訝後預支的悲傷。
因為是被刺激源的壓倒性震懾而不敢抵抗,同時還會悲觀地認為最壞結果即將發生,因無力還擊而束手無策。
經過憤怒練習,眼大嘴大都不是問題,反而難度在於眉毛,丁誠發現眉毛遠比驚訝更複雜。
既要向中間緊皺,以表示緊張和壓力,又要提升來幫助眼睛獲取更多的視覺信息。
還有嘴唇,人在驚訝時上唇沒有提升動作,下唇會隨著下顎的自然垂落而張開,以便於通過吸氣來儲備能量,儘快判斷刺激源的善惡。
但在恐懼時,嘴角被頸闊肌向兩側大幅拉開,下唇不僅是隨著下顎而打開,還會在降下唇肌的作用下被拉伸,露出部分下齒。
全身進入緊張狀態,肌肉戰栗、皮膚繃緊、血液循環異常。麵對恐懼的瞬間,因為還保持著對刺激源的警覺,對悲慘的結果還不確定,所以眼晴不會閉合。
一旦緊閉雙眼,其實是因為人物心裡意識到最壞結果已經發生,情緒從恐懼轉化到悲傷。
至於驚聲尖叫,主要是為緩解內心壓力,實在承受不了的宣泄反應。
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
精髓在於兩個層次,首先是驚悚,如同受驚的貓,瞬間炸毛的感覺。然後才是恐懼,刻入骨子裡的冰冷,透著一種深深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