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深淵副本[無限] 苓冬 7455 字 11個月前

從專車到車站, 到處都能看到最近官方宣布的政策, 讓異能者儘快主動到相關部門進行登記,特殊能力者將提供特殊福利待遇。

薑若溪一看就知道這是針對那些從深淵回來的玩家的。

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說不能在深淵之外還有彆的人通過彆的方式擁有了特殊的能力。

薑若溪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能力, 唔,她戰鬥力相對來說是比較渣,但是其他技能不賴或許也可以試試登個記。

雲朵很乖巧, 一直由薑若溪抱著也不鬨騰。

半個小時到了車站再登上專列, 還不到兩個小時, 就宣布到達了目的地。

薑若溪一下車就看到了矗立在一片低矮群山間的現代化建築,以及倒扣在這片建築物上方的半球形的淡藍色防護罩,上麵隱約有紅色的光流動,像是某種圖案。

這防護罩和還在深淵的時候在主城外看到的一模一樣。

說是一片其實也不儘然,因為一眼望去占地麵積是很廣闊的,幾乎看不到邊沿。

被“絕對領域”計劃登記在冊的未來城並不完全是從無到有修建起來的, 綜合考慮地形地勢周邊環境等等因素, 有直接征地修建,也有在原建築群基礎上規劃改建而成的。

在這個計劃公開之前,這些地方都作為機密建築嚴格對外保密,是以知道的普通民眾很少。

實際上從表麵建築到地下工程, 每一座1級未來城的原則上都可以容納人口近千萬, 全國有280座1級未來城,分布在種花國境內的大江南北,即使尚有一部分沒開放, 目前也理論上能將所有民眾全部納入保護圈。

當然,這些未來城不僅僅是為普通民眾提供庇護,還考慮到了長遠安置,涉及到方方麵麵。

所有的未來城都是以編號命名的,薑若溪他們遷入的就是編號072號的1級未來城。

薑家一家三口加上雲朵分到了一間六十平的兩居室,廚衛齊全,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未來城內功能區劃分明確,除了家家戶戶都按照人頭分攤居住麵積之外,和沒遷入時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區彆。

基本裝修都是完成了的,就是擺設比較單一,入住的第一件事是當然是收拾一番。

雖然公告沒提,但大家都知道所謂位麵融合和曆史永遠向前一樣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融合就不可能再恢複成原來的樣子,這一住進來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

即使那些突破了位麵限製的異獸能被殺光也再回不去了。

薑若溪幫著把遷入新居的事兒給安排齊整,又帶著父母以及雲朵把周圍環境摸熟悉了,趁著其他人還在源源不斷遷入的時機搭乘未來城的內部遍布全城的唯一交通工具地鐵前往政府功能區。

由於她屬於第一批遷進來住的,一路上基本沒遇到多少人,連政府機構都顯得有幾分冷清。

薑若溪拿出在未來城居住的相當於戶口證明的身份憑證後,表明自己是來登記的異能者,便被領到登記辦公室進行資料填寫。

和她一樣的還有兩三個人,都是陌生麵孔,不認識,看到了也就心照不宣地點點頭過去了。

對於不明真相的人來說,這些異能者都是借由位麵融合運氣爆棚才獲得了特殊能力的幸運兒,不過除了玩家本人,其他人並不知道深淵的存在。

透露另一個位麵不算什麼,提及深淵卻像某種屏障似的無法順利說出口。

是以薑若溪和薑承說的也隻是自己機緣巧合提前進入到另一個和現在世界融合的位麵,而不是什麼奇怪的副本遊戲。

薑若溪填好資料表交上去並進行了驗證登記,才發現政府方麵是有專門儀器可以探測傳感器的。

這才是深淵玩家身份的最有力憑證。

傳感器即使不隱藏,非深淵玩家也是看不見的,而隱藏之後,那就連同是玩家的其他人也無法第一時間探知。

薑若溪心知像薑衡那樣的滿級玩家,國家自己就不知道培養了多少。

是以能研究出來這種儀器並不難接受。

這樣世界級的災難,所有的國家都在自掃門前雪,自己的國家當然是越強大越好的。

錄入薑若溪信息的工作人員掃了一眼,有些意外地說:“你是木係屬性的啊,目前我們這兒登記的異能者還不到一百人,你是第一個單一木係屬性的異能者呢。”

薑若溪笑了笑沒說話。

登記完畢之後,薑若溪便拿到了另一個特殊身份卡。

工作人員親切地表示:“這個身份卡是你異能者身份的特殊標記,將來以異能者身份接受官方的雇傭能享受更多的待遇,希望你好好保管。”

薑若溪道了聲謝,心想這大概就是寧楓曾經提過的機會。

事實證明,寧楓的消息還是有一些偏差的。

最初薑若溪還以為是要接受國家方麵的雇傭才能有資格為自己和家人在“絕對領域”中爭取到入住資格,可現在才發現,國家的手筆如此大氣,建立起來數量眾多的未來城足夠庇護所有公民。

那麼工作人員所謂的福利待遇至少是在這之上的,也許是進入更高安全級彆未來城的機會也說不定。

就像薑衡的父母,或許是因為薑衡的特殊身份,同樣是第一批遷入的,卻比他們家還要早,而且也不在072號未來城,多半是去了2級甚至更高級彆的領域。

薑若溪一路走回新居,周又青正在準備晚餐。

雲朵抱著個半大的布娃娃在沙發裡發呆,靜靜地看著薑承和周又青夫妻倆在廚房裡忙碌。

知道這孩子已經被她親爸和後媽養歪了,性子一時半會兒是掰不回來的,薑若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隻能儘所能對她好,不讓她受委屈。

一家三口都是以正常的態度對待她,就算她不愛說話,也沒有誰刻意去糾正教導。

隻希望小孩子忘性大,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恢複從前的樣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