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神秘讓我強大最新章節!
區區四萬兩白銀,就將斬殺數百,俘虜上千朝廷水師,這樣的造反大罪給解決了。
“荒誕,真是荒誕。”
“假,太假了。”
“蠢貨,兩個蠢貨。”
麵對吳杉杉的評點,趙涵無話可說。
事實就是這樣荒謬。
想想紅樓夢中吧,賈府為了迎接貴妃省親,花了近百萬兩銀子。
最後還是被抄家了。
那麼多銀子為啥沒有幫助他們改變結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簡單,因為賈府背後沒兵。
想把你捏死就把你捏死。
賈家倒下,也是在王子騰這個掌握兵權的人,暴死之後才會倒掉。
“這件事,意味此時朝廷已經很虛弱了。”賈璉向兩人說著。
“那我們要怎麼辦?”賈蓉問道。
“我們現在應該加快自己的速度,快速發展,不要再猶豫。”
“沒錯,朝廷下麵的官員容忍度要比我們想象的高,他們一心撈銀子。”
“現實不是紅樓,沒有那麼複雜的陰謀,隻看實力和手段。”
決定加速的想法不下。
他們就開始大量引進流民,開拓荒島,進攻野人,分配土地。
其實這就是建立皇朝的根基。
王朝一開始怎麼穩定下來的?
就是靠分配無主土地給流民們。
縣官最初的功績,就是招撫流民,分給土地,登記造冊。
培養大量的自耕農。
這就是一個王朝興盛的根基。
能做到這一點的勢力,就有成龍之望。
很多梟雄都不懂,最後就失敗了。
看似簡單的三件事,背後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形成官吏階層來配合。
否則就是難比登天。
光靠流寇是不成的,連算土地有多大都不知道,彆說是分土地了。
自耕農有了。
糧食就有了。
鐵器、布匹,隨之出現。
物資豐富了,就能收上來。
靠的就是小自耕農。
沒有了自耕農,王朝也就完蛋了。
為什麼呢?
明明變成佃農後,一樣在創造財富。
而且後期人口更多,理論上創造的財富更多。
原因很簡單,自耕農是最容易被壓迫,一個個分散,是天然的被征稅階層。
一旦他們消失了,淪為大地主的佃農,就再也繳納不上足夠的稅。
而大地主們,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辦法去收買官吏,進而避稅。
最後朝廷就在明明民間還有很多錢糧,還有大量物資財富的情況下,被意外給摧毀了。
他征集不上來稅收和物資,這個係統就運轉不下去。
三人都明白這一點。
他們當然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並不麻煩。
過繁榮的商貿活動,就有辦法解決。
商貿繁榮,朝廷掌握軍隊,軍隊控製交通,維持商貿通道,進而收稅。
讓失地的農民能夠通過商貿活動,來獲取糧食和其他物資。
簡單來說就是創造就業崗位……或者就是發放福利,等於是創造不出來勞動崗位,朝廷就直接強行向富商收稅,用稅收去養活多餘的失地農民,維持安定。
隻是這個難度更高,富商會想辦法逃避稅收。
這就要讓小農經濟變成流動的商品經濟。
商業越發達,勞動力越能夠發揮出來,物資流通越快速。
從糧食、布匹這兩種基本物資,然後再到鋼鐵、火藥,進行征稅,把這些東西通過稅收存起來。
貨幣就是物資的流通媒介。
這一套三人早就學會了。
但這種見識卻是封建統治者根本想象不到的。
封建統治者隻以為有錢就好。
他們還早早創造出紙幣,不停的發發發,結果自己把自己給搞爛了。
再也沒人用紙幣。
為什麼古代會用金銀?
因為金銀不能隨意亂發,你必須挖出來多少才能發行多少。
古代紙幣根本就不行,不受限製的封建統治者們,是無法控製自己濫發的衝動。
這一年,他們又引進了100萬的流民。
他們把流民迅速往各處海島移民。
開荒、清理蚊子、老鼠、跳蚤這些移民的大敵。
放火燒乾淨,然後把土地分配過去,兩年之後,這些農民安定下來,就能生產物資,成為生產者。
然而他們還必須成為消費者,加入商品經濟之中。
“如何創建商品經濟?”三個人又開始討論起來。
“西方是靠的海洋貿易,是靠得與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從織布開始,進行帶動一係列的行業,然後從殖民地帶來大量糧食,保證工人所需,同時打垮了本地地主,迫使他們改種棉花和養羊,轉變土地用處。”賈蓉說著。
“那我們要如何複製這個流程?”趙涵問道。
“我們要讓農民參與到商業活動中去,將糧食賣掉,換回生活必須品,進而提升整個物資的流通,隻有流通,隻有多造東西,我們才能發展。”
“很難啊,這些農民天然就有著保守的儲蓄意識。所以我們要發行貨幣,並且讓這種貨幣錨定一種他們必須要使用的物品。”
“肯定就是藥品,隻有藥品是農民自己絕對無法生產的,還有衣服,一般農民也會發現衣服自己做起來不劃算。”
“是的就是這樣。”
…………
南方某處海島。
一處村寨,周圍是高高的村牆。
王爾根是一個陸地移民。他已經在這裡落戶三年了,娶了一個老婆,已經生了倆孩子。
托老天爺的福氣,身體健康的他他已經有了一些產業。
二十畝地,三頭耕牛,雞鴨成群。
現在他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快點長大,能夠幫他乾活,繼承家業。
他可以好好使用這些孩子。
當然他沒有主動剝削孩子的意思,但事實就是農業生產活動中,他很容易剝削自己的孩子,幫他乾農活。
他現在很缺乏勞動力。
土地太多了,外麵荒地也有的是,但他一個人管不過來。
一頭牛一天耕作5畝地,就很累人了。
20畝就要4天時間。
還要播種,除草,施肥,澆水……
繁雜的農活,讓他迫切需要勞動力。
他當然不知道,幾代之後,子孫就要陷入人口陷阱,無地可耕,失去繁衍機會,乃至吃飯的機會,於是造反。
他隻知道,此時他家裡多餘的糧食肯定是要賣掉的。
因為這裡天熱。
潮濕,多蟲。
不賣糧食,最多半年,就會爛掉。
他沒有大糧倉那種良好的儲存環境,也沒有人工天天清理晾曬。
他必須把糧食賣到鎮子裡的糧站中。
隻留下一家人多半年吃的口糧,反正這裡四個月就有了新糧。
當然他儘量種了一些能儲存久的東西。
比如稻穀、高粱等保存時間最長,能保存5-10年。
前提是足夠乾燥。一旦潮濕生蟲,就完蛋了。
他是被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