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怕彆人覺得我又土又俗。
聽辛躍說起這個,項天澤挺感慨的。但更多的是回憶中帶出來的甜。他在那時候怎麼能想到,那個改變自己生活軌跡的孩子居然在十幾年後成為了自己的伴侶。而且他們還得到了親朋好友的認可。現在想一想,當初的相遇可不就是一種上天注定的緣分。
“我在一開始就沒想過做餐飲。是因為你的餛飩才讓我又了第一個生意。所以那個店即便不賺錢了我也會一直開下去的。”
辛躍糾正他的說法:“哪有不賺錢?!每年的收入也還是很好的。基本上跟彙新飯店差不多。對於一個那個大的小飯館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不能用澤鋒來衡量嘛。這對小飯館不公平的。”
項天澤笑著說:“我就是打個比方。其實那裡現在也是二十年老店了。加上也都知道是我開的,很多人都覺得那是澤鋒的附屬產業。其實也沒太大差。肉類食材都是用的自家的。基本上去的都是老主顧了。之前那片就挺繁華的,現在也已經是擁擠的老城區了。不過人流量還是老城區更多一些。說起來,到現在你那配方的餛飩還是夜宵點的最多的。”
“那你看,好吃這種東西到什麼時候都是好吃的。再說,這怎麼也算是咱們的定親信物呢。”
「定親」這兩個字讓項天澤仔細品味了一下,還真是挺恰當的。親情、親事都是一樣的。這一語雙關真是妙極了。“不虧是我家躍躍,真是會說話。”
辛躍笑眯眯的:“我那是真情實感的。”
項天澤沒在京城留太久,綠海那邊的馬場有一筆大生意,他肯定是要親自過去談的。而且興陽那邊也來了電話,說是請他過去參加省裡的一個研討會。這個事情項天澤也不能推辭,所以他這兩件事少說就得坐在外麵倆月的時間。
好在兩口子其實也早就習慣了各地出差的日子。不然辛躍也不會對有那麼多顧慮。兩個家長都常年不在家,孩子怎麼得到家庭的溫暖?這也不是靠保姆就能行的啊。
不過看著李軒和胡九江兩口子領養的那個孩子,他就想起了小平安。
小平安的年紀太小還不能做手術。但專家會診確定小家夥的情況並不嚴重,等到再大一點做過手術就跟正常人沒有區彆了。項天澤和辛躍給小平安請的保姆教會了平安的奶奶用手機拍照和用網絡聊天工具。不過對她來說手機主要的用途除了打電話,就是給辛躍發孩子的消息。
老人家想的挺簡單的。這孩子是人家救的,人家可憐他們老的老小的小,出錢出力的幫他們。他們對孩子也關心,那自己就得讓人家知道孩子的情況。雖然有時候老人家也會想,那倆孩子煩不煩自己發的這麼頻繁。但每天看到辛躍的回複時,又覺得特彆安心。就好像辛躍的回應已經成了她的另外一種寄托。
這天下了班,辛躍約了趙俊和孫青彥三個人去李軒那邊吃鍋子。
四個人在樓上吃的,聊著聊著,趙俊就對辛躍說:“我跟我媳婦兒訂好了十月八號辦婚禮。你們可都得來啊。過兩天我就給你們送請柬了。”
“可算是等到你們辦婚禮了。證都領完一年了。”辛躍吐槽。
趙俊歎氣:“我有啥辦法。那不是老婆大人出國進修了這一年麼。總不能因為結婚就耽誤她進步啊。而且這次她回來直接就升職了。這婚禮晚一年多值啊。”
孫青彥笑道:“你們兩口子事業心都太重了。將來有了孩子都恐怕都閒不下來。”
趙俊說:“沒打算要孩子。我們倆都不喜歡小孩。頭陣子躍躍和項哥不是助養了一個孩子嗎?我和我媳婦兒電話裡也說起這件事。她說我們將來也可以助養幾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是為了祖國的未來,誰的孩子都一樣。反正我也不願意讓我媳婦兒受懷孕的苦。而且對女的來說,懷孕開始工作就得為生育讓步。她那麼有本領有抱負的人,我也希望她可以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在做四個人,三個都是同。唯一直的還選擇了丁克。辛躍想了一下,有些哭笑不得。
李軒感慨:“能生的不想生。我們這不能生的倒是喜歡得緊。不過我和九江的確喜歡小孩子。自從小乖被領養回來,家裡熱鬨多了。不過這孩子已經五歲了。知道很多事,我們也沒強迫他叫爸爸。反正慢慢適應著吧。”
說到孩子,辛躍就想起了小平安。又聊了一會兒彆的,他有點忍不住:“其實我初一的時候撿到小平安,就一直覺得這孩子跟我有緣分。不然小區裡那麼多彆墅,明顯有人在住的也有很多,怎麼就選了我們家呢。”
一聽這話大家其實心裡就都有數了。都是辛躍最親近的朋友,有些話他們不是當著項天澤的麵,他們還是會說的。
比如孫青彥這個人你說話就很直,他就問:“項哥對這孩子的感覺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