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捷徑也沒什麼不行的。
晚上跟辛躍打電話聊天,孫青彥就問他是不是真的願意把項二爺的事情搬上熒幕。他說聽辛躍說完項二爺的生平,覺得這少說要拍一個四十集的電視劇。項天澤笑著說:“能拍出來也是好的。我希望有人可以祝福我二爺爺和那個姑娘的感情。總要有人記住的。”
孫青彥聽後有些傷感,然後承諾他一定要把這個劇本寫好。也一定要讓他們家老錢來做導演。
其實對這件事項天澤沒什麼執著,他隻是覺得可以這麼做而已。現在他滿腦子都是梧桐這邊的事情。辛躍曾經跟他說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惠及他人的時候不吝嗇伸一把手,這是他認為的善良。他們要做善良的人,但善良必須要有底線。
項天澤十分認同這個說法。所以他這次的底線是,隻要大家有想勤勞致富的心思,這邊又有自己可以扶持的產業。那麼他就會投資。但如果大家安於現狀,並不想去費力改變,自己又沒有能力扶持不熟悉的產業,那麼他隻能捐助學校,幫付慶華搞一下他的養雞場,讓他把冷鏈加工乾起來了。
像是塔嶺村那樣在山中的村落,現在的山路還不支持大型汽車。而且通往塔嶺村的一路上,還要經過兩處比較驚險的盤山道,所以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騎摩托走這條路。項天澤也沒有那個技術可以自信的開車過盤山道。好在他當年還是騎過摩托的,這才沒有露怯。
這邊的景色跟文新是完全不同的。文新那邊,鎮子的城市化也已經很明顯了。而從鎮子到下麵的村子,道路兩邊基本都是大棚和農田。而這邊卻不是。鎮子通往山腳下的路其實挺寬敞的。剛進入山的部分也還算好。但是山他畢竟是山,再往裡走道路就開始變得狹窄。而且兩邊的農田不算多,山上雖然有果樹,但還有很多大塊的岩石,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安全隱患。
即便是騎摩托從鎮子上到塔嶺村也騎了多半天的時間。但其實直線距離並沒有這麼遠,隻是大山成了阻礙。
繞過一道山梁,在半山腰往下看,就可以看到塔嶺村的房屋了。雖然通了電,村子也在信號塔的範圍之內。但是村裡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和孩子。老人們養成了習慣,所以即便是孩子們也都沒有看電視消遣的習慣。更不用說花那麼多錢買電腦上網這種事了。村民們基本都是在天黑之前吃飯。所以這會兒正是家家做飯的時間。
看著山穀中炊煙嫋嫋,如果不考慮地形給交通和經濟帶來的影響。這個景色是恬靜美好的。“景色真好。”他真情實感的評價著。
付慶華苦笑:“看著是挺好。但真的窮。彆看現在咱們能看到村子了。但是從山梁上下去還要繞一條盤山道才能進村。很多村裡的老人天黑之後,連蠟燭都舍不得點,更彆說電燈了。村裡給拉了電線,按了燈。還有的年輕人賺了錢買了一些電器回村。但大多時候老人們也都不會去用。村裡就小學用電多一點。去年我給村裡小學買了一個大一些的電視,還買了播放機和一些紀錄片光盤。也不知道他們舍不舍得用電。”
兩個人進村之後,還坐在村口聊天的幾個大爺就迎了上來。
付慶華對他們來說是村子裡最出息的那個。現在還肯回來,還說要回村子來辦養雞場,他們都已經商量好了,隻要付慶華回來,他們就選他當村長。
項天澤沒讓付慶華說他是來乾什麼的。付慶華就對鄉親們說這是他招來的技術員,來看看這裡能不能辦養雞場。村民們一聽這是技術人才啊,立刻被奉為上賓。還在村子裡的總共就著二十八戶人家,家家都送了些東西過來。雖然有些就是一些瓜子兒,但這絕對是鄉親們的心意了。
項天澤還真是挺感動的。他知道鄉親們為什麼這麼熱情。光是這份兒有奔頭的心意他就覺得舒坦了。
吃完飯,項天澤就被拉去了幾戶養雞的人家,要他看看他們養的怎麼樣。
項天澤意外的發現這裡的雞體型壯碩,比他在文新和綠海養的那兩種雞體格都要大一些。經過詢問,這也才養了一年。那這個頭可就太棒了。
付慶華說:“今天晚上那鍋雞就是從王叔家買的。那味道,那肉的口感,是不是都挺好?”
項天澤是真的很驚喜。“如果這雞是本地特有品種?”
“是跟野雞雜交出來的吧。以前村裡人都是抓到山雞剪掉翎毛跟蛋雞一起養著的。慢慢的就都是這種了。它們個頭大,長得快,肉還勁道。煮久了也不會柴得過分。關鍵是下的雞蛋個頭也大,所以就都養這個了。”
“都是在山裡散養的嗎?”
王叔趕緊說:“這些雞凶得很,而且好動著嘞。可不敢放開了養,都是圍起來的圈著。”
“看起來的確非常活躍。付哥,我需要帶兩隻活雞回去研究一下。如果可以的話,光是育種就能先讓村子裡賺一筆。明天帶我看看村子的地形。我再看看哪裡適合蓋雞場。”
聽到這話,付慶華眼睛都笑彎了。“好好好!其實我有看中的地方,明天先帶你去看看!”
住在付家,項天澤睡覺前給自家媳婦兒打了個電話。
辛躍還在跟孫青彥聊天,看到電話他迅速跟哥們兒說了句晚安,然後就回了臥室。“哥——到村子裡了吧?情況怎麼?條件不至於很誇張吧?景色是不是還可以?”
項天澤笑著回答:“嗯。已經吃飽喝足又去村民家看了一下養的雞,現在回來已經躺床上準備睡覺了。”
“條件怎麼樣?”辛躍知道項天澤不怕吃苦,但他得做到心裡有數。
“沒有什麼物質欲望的話,這裡適合放空精神,給心靈來一次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