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希掌管東明區政府、東明城投公司成立以來,東明乃至嘉州呈現出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城市的道路在加班加點的修建拓寬,工業園區猶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拔地而起。
城市的發展從賓館、酒店的數量增加情況就能看出,到處都是夾著公文包的外地老板。春江水暖鴨先知,哪裡有發展機會,這些嗅覺最靈敏的老板們最清楚。
東明區委區政府、各級部門都在各地招商,而且東明的政務窗口開的到處都是,一站式報批,效率極高。而且,蘇希決不允許吃拿卡要,做生意的,能精簡程序就精簡程序,甚至出現一種普遍的先上車後補票現象。
很多做外貿的電子廠、服裝廠搬遷過來,此外一些做汽車配件、摩托車頭盔等合資企業也被東明的政策所吸引。
最重要的是,東明終於啃下硬骨頭,在蘇希帶隊前往京城之後,成功爭取到中字頭石化公司的落地。並且,還吸引到國外石化巨頭企業到嘉州考察。
東明區的房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與之相對應的是大街上的人群,他們的步伐速度越來越快。
11月份,新任佛州市委書記向博華到嘉州交流時,忍不住對蘇希說:“蘇希同誌,你這是把我們佛州的老板都拉過來了。現在各市區都搞得跟裝備競賽似的。我聽李紅星說,他那個高科技園區是你提的意見。給老哥也提個意見吧。以前我們佛州在粵東GDP排第四,總不能我上任之後,就被你們一個個反超吧。”
向博華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終於從省政府副秘書長的任上等到一個機會,佛州市委書記因為貪腐問題落馬,他接了市委書記,成為執掌一方的諸侯。
他當然想一展宏圖。
蘇希告訴他:“向書記,佛州緊靠羊城,地理位置比嘉州可好多了。你們做好承接羊城的產業配套,屬於躺著也能賺錢。隻要不折騰,另起爐灶,完全沒問題。”
蘇希很真誠。
向博華也知道,他隨後向蘇希取經,關於政務改革方麵。
蘇希絕不藏私,他希望所有政府都向嘉州學習,這樣一來,效率會提升很多。老百姓和政府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
東明越來越好,嘉州越來越好。
到了年底,粵東省新聞媒體上頻頻出現一個詞‘東明速度’,此外還有一個‘嘉州模式’。
本來是叫蘇希模式的。
但蘇希不想出風頭,他多次和媒體溝通,要求將蘇希模式改成嘉州模式。這是集體領導的功勞,和他個人關係不大。
經過半年的發展,東明有了極大變化。
東明沒有搞形象工程,搞什麼廣場之類的標誌性建築。但是,道路拓寬了許多。
此外,隨著原東升集團的項目接二連三的完工,城市麵貌也發生顯著改變。
最重要的是,人口隨著工業園區的興旺變多。
城中村的房子供不應求。
馬學東每天忙得跟狗一樣,但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他是所有東明乾部的縮影,工作出了成績,城市麵貌一天一個變化,每個人都是乾勁十足。
不僅有獲得感,還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