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的各項工作已經進入軌道,蘇希帶領東明抓住了時代機遇。
東明現在已經是一個小怪獸形態。
它既有石化產業,不僅有國企,還有外國巨頭企業,還吸引了島企。集群優勢極其明顯,在國內有獨一檔的趨勢。
此外,它有汽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蘇希和東明區政府並不是單純的引進一家汽車工廠,而是把上下遊產業鏈通過政策、資金的支持給完全扶持起來。
當產業鏈成熟,第二家第三家車企馬上就要落戶到東明。
而且,蘇希大力支持電池企業與電動化。指示東明招商部門,一定要注意吸納這一方麵的企業進駐東明。
除此之外,東明的衣服鞋子以及小商品產業也隨之成長起來,這些大部分都是出口。雖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但能解決就業。
蘇希投入最多,也是東明城投扶持力度最大的還是東明高科技園區。
這裡是東明的未來。
蘇希從園區建設的第一天開始,每個月都會去一次。他是一個真正懂科技懂互聯網的領導,而且頗有點天使投資人的味道。
不僅給資金支持,還給創意引導。
在高科技園,蘇希甚至有‘教父’的稱號。
這些創業的年輕人喜歡東明,喜歡蘇希,這是他們能打交道願意打交道的領導。
他們不是傳統商人,他們還不會敬酒,不會酒桌文化,就需要蘇希這樣一個親自帶著咖啡到辦公區和他們聊天的區長。
因為領導的重視的緣故,這裡的創業氛圍非常濃烈,很多人慕名而來,已經成為高水平人才的集中區。
蘇希也指示各部門做好後勤工作,基本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明的高科技園區在這一年注冊公司數量突飛猛進的飆升。
蘇希完全相信,會有大量的巨無霸企業甚至是獨角獸企業從這兒孵化,並且起飛。
因為,不僅僅是東明城投公司投錢。蘇夢瑜也在這邊有投資,以及一大幫港都老板都聞風而來。
有錢,有人,有政策,還沒有後顧之憂。
這樣的創業環境,誰不願意來。
在公曆2006年初,甚至有人將東明高科技園和京城的中關村以及鵬城的南山街道進行對比。
而這…恰恰說明了蘇希的能力和政績。
…
“勢不可擋了啊。”
夏修成在成家的宅子裡喝茶。他和成老爺子對坐,這是他們退休後,難得坐在一起的時光。
夏老頭約了很久很久,才得到這個機會。
他來這兒的目的很明確,告訴成白雲蘇希的來曆。
成白雲能見夏修成,其實就已經知道了。
成白雲的修為、資曆都比夏修成高,他的影響力也遠比夏修成大,最重要的是,他有強大的兒子。夏修成沒有,兩個紈絝,還死了一個。
“成老,蘇希在粵東搞的所謂改革風生水起。省裡和市裡都全麵喂給他的資源,還有你那個前女婿,也是找到親兒子後,竭儘全力…”
夏修成的話沒說完,成白雲的拐杖在青石板上敲了敲。
夏修成趕緊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