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穀寺在夫子廟北,玄武湖西側。
距離烏龍巷,大概二十裡。
古代金陵城水係發達,坐著烏篷船,吹著江風就能到紫金山。
登上碼頭,葉無忌坐上肩輿,很快就到了靈穀寺。
遠遠地就能看到,閃爍耀眼光輝的寶公塔。
塔高三十丈,九層八麵,通體由蘇州金山花崗石建造,每層以綠色琉璃瓦披簷。
各層外麵,都圍以花崗石走廊,塔的中間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直登九層。
塔的內外四壁上,鑲嵌著青石碑刻,造型優美,典雅莊重。
行至山門處,有大乾高祖皇帝“南巡”時,禦賜的“靈穀禪林”的鎏金匾額。
以及“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廓”的對聯。
“紫粉筆含尖火焰,紅胭脂染小蓮花;芳情鄉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葉無忌站在山門眼,搖動手中紙扇,吟誦了一首詩,看向李為善,“為善,你要記住伯伯一句話,這寺中哪來真德法,不過假德晃人間罷了。”
“是,侄兒謹記伯伯教誨。”
咕嚕!
葉無忌腹中作響,“僧人非良人,但素齋還是不錯的。”
“伯伯,不募捐,他們會讓咱們吃嗎?”
“誰說咱們不募捐了?”葉無忌滿臉淡定,“之前讓你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李為善從懷裡取出偌大的紅包,“準備好了,紅包裡麵也寫上了您的名字和贈語。”
“走著!”
安頓好腳夫,讓他們自由活動,葉無忌帶著李為善走進山門。
手中有請帖,小沙彌也沒有阻攔。
進入靈穀寺,就看見正殿門口放著一張長桌,和一個功德箱。
兩名知客僧,一名守著功德箱,一人引導葉無忌填寫賓客集。
寶公塔前,是一處小廣場,這裡風景秀麗。
輕風吹過,塔上懸掛的金鈴,也會發出悅耳悠揚的鈴聲。
廣場上,擺放百十張桌案和蒲團。
金陵城的鄉紳、小吏、富商,以及小有名氣的儒士,彙聚一堂。
這些人,都是衝著靈穀寺的住持衍公和尚來的。
衍公和尚出家前,是江南知名儒士。
出生就被譽為神童,長大後一手詞賦冠絕江南。
但不知道某種緣故,出家做了和尚。
因為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提出募捐之後,金陵城的名人趨之若鶩。
葉無忌一眼就看到了衍公和尚。
麵容俊朗,氣質瀟灑文雅,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這個世界。
他坐在首位,發出熱情爽朗的笑聲,“歡迎諸位參加本次文會,今天的主題是煮酒論英雄。”
眾人頓時發出一陣歡呼。
葉無忌帶著李為善坐在角落的位置。
書童是不能入座的,可葉無忌不管那麼多,他堅持認為來了就得供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