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代,都需要一個標杆。
任何朝代,都會塑造一個神童,營造文化界的名聲。
葉無忌,就被打造成了金陵第一才子。
這多少有點碰瓷“江南四大才子”的嫌疑。
雖然看著學習時間表很難受,但這畢竟是兒子望父成龍的願望。
最終,葉無忌還是答應了。
月考,也是重要日子。
趙氏和趙悠悠停業一天。
把金陵城內的道觀、寺廟、城隍廟、土地廟,拜了一個遍兒。
甚至是,就連送子觀音廟、家裡的灶王爺,也全都進了香。
趙屠戶準備了一桌酒席,邀請了葉家父子和老甲長。
葉希人留在了金陵書院閱卷,沒有回烏龍巷。
趙屠戶給葉無忌和老甲長倒了酒,“賢弟,月考的感覺如何?”
“這不是我吹,考試這種事,我身經百戰。”
葉無忌和二人一碰杯,“中舉我沒經驗,但要說避開所有正確選項,我最有發言權了。”
趙屠戶和老甲長相互對望,大笑出聲,“能開玩笑,就表示考得還行。”
唯獨葉修清楚,老爹說的是實話,也忍不住問道,“爹,題目是什麼?”
“題目就是你……”
葉無忌話說了一半,突然改口,“出題人壞得冒油,是藏字題。要三天之後才能出來最終成績呢。”
“現在外麵都在傳,賢弟你是咱們金陵城第一才子,秋闈時最有望中三甲之人嘞。”
趙屠戶越看這對父子,越覺得自己眼光毒,“來,今晚咱們老哥幾個不醉不歸!”
金陵書院,燈火通明。
臨近秋闈,月考也成了重中之重。
一來是檢查學生們的課業、夯實基礎,二來也是在押題。
王元晦、葉希人、劉漢卿三人居中,教授、夫子們位列兩側。
因為今年是大比之年,很多秀才加入,所以請來了葉希人助陣。
葉希人曾經連續做過三屆京試的主考官,在這方麵經驗更加豐富。
“元晦、漢卿,這篇文章不錯,是個老油條。”
葉希人拿起一份試卷,麵露讚賞之色,“視野思想開闊,唯獨文采欠缺。如果重點培養,將來必定是個人才。”
聽他如此褒獎,王元晦、劉漢卿也全都湊了過去。
看過文章,王元晦笑著調侃道,“你那份奏疏,要是像他這麼寫,也就不會被發配了。”
“我做禦史多年,一直都覺得自己是清流,眼裡揉不得沙子。”
葉希人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可最近我想通了,把我放在葉天祥的位置,我沒辦法讓空虛的國庫充實起來,更沒錢給皇太後修園子、過壽,沒辦法給邊關湊足百萬的餉銀。朝廷可以沒有清流,但絕不能沒有葉天祥這樣的人。”
“雖然你倆是政敵,但最了解的他莫過於你。”王元晦又拿起另外一張卷子,當即火冒三丈,“豈有此理,居然汙蔑聖人,孺子不可教也,不可教也!”
劉漢卿湊上去一看,也是惱火得不行,“有辱斯文,妄為學子!”
唯獨葉希人神色玩味兒,沒給出任何評價。
月考的考題是王元晦精心設計的,題目是一串數字三四五六七。
出自《論語為政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作答這廝在文章裡麵說,孔聖人是六尺高的肌肉大漢。
他的佩劍叫做“理”;背後隆起的肌肉,組成了一個“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