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看了一眼條約上的文字,文字不少,但是表達的意思頗為簡練,直觀明了。
這份條約是李牧讓司禮監擬定的,他自己也提供了不少建議,已經完成了最終的定稿。
接下來隻要讓棒子國在大乾京師的代表簽上字,然後蓋上大乾的傳國玉璽就算完成。
現在這份條約得讓內閣去蓋章,蓋完章再讓棒子代表簽字,也就是接下來得開個朝會。
“既然棒子國王已經同意,藍德子,去安排下麵的事情吧!”
“奴婢遵旨!”藍德子拿著奏本似的條約,躬身退下。
看著藍德子離去,李牧其實這兩天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
那就是殖民路線到底該怎麼走。
他之前的想法是走古時候的開疆拓土路線,但現在卻暴露了一些問題。
那就是走開疆拓土,將被征服的地方子民全部納入到帝國之中會造成大量的金錢消耗。
這也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路線,即把被殖民的土地,當做國土去經營。
根據曆史經驗,最後隨著帝國殖民地的膨脹,帝國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最後分崩離析。
葡萄牙到李牧這個時候已經差不多快崩潰了。
他們是最早的大航海先驅和殖民先驅,可現在的國力卻根本不是後起之秀英吉利法蘭西的對手。
之前所占據的地盤,也都落入了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手裡。
與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的是,英吉利並沒有采取占領土地的殖民策略,而是以商業殖民為主。
英吉利的辦法利潤大風險小,往往殖民一個國家就是控製這個國家的經濟,通過金融手段吸食這個國家的血液然後補充到本國,一旦這個被殖民的國家出現問題,英吉利可以直接采取無所顧忌的暴力手段進行鎮壓,不用顧忌其他的東西。
換句話說,葡萄牙的體係太過臃腫,而英吉利更加高效。
其實根據李牧自己的理解,後世的米利堅也是采用了大體一致的策略,即用經濟手段控製全球,同時把風險全球共擔。
這種模式的優點清晰明了,本國的負擔非常輕,像極了不用負責的渣男。
而葡萄牙和西班牙模式則較為老實,侵犯了對方之後,需要負責。
英吉利與米利堅乾完走人,什麼時候想乾了再來,風險全部讓被殖民地承擔。
李牧喝了一口茶,其實走到現在,李牧是更傾向於走英吉利和米利堅的殖民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