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硬生生忍下了太皇太後扣在她頭上的狐媚惑主的罪名,作為後宮之主,背上這樣一個惡名是莫大的恥辱,可是在這種時候,皇後不忍也得忍!忍了縱然委屈,可也還可以在皇上麵前留下個好印象,若是不忍著將皇上抱恙的事情宣揚開來,反而要落得皇上埋怨。
因為以皇上要麵子的心理,寧可旁人誤會他是耽於女色,誤了朝政,他也決計不會讓人知道他綴朝是因為他病了。
因為他病了,也就意味著他老了,意味他精力不行了,意味著朝臣又要嚷嚷著讓他立儲了,意味著要移權了!
從前皇上不立儲是因為還盼著後宮能再出幾個皇子,他能多幾個選擇,現在多幾個皇子的事已經無望了,皇上還是不立儲,是因為他不想立!一來是因為慶王品行有虧,又有一個到死名聲都不好的生母,恐朝臣反對過甚,不利於朝政穩定,更重要的是皇上自己不服老,不肯承認他已經無力處理政務,無力管理這萬裡河山了,似乎隻要不立儲,就能無限延緩他身體衰老,似乎群臣就不會有異心,似乎這萬裡河山還緊緊握在他的手裡。
然而就在太皇太後下懿旨讓冀王和傅大人暫代朝政之後,傅大人第一時間裡就告病休假,不管太皇太後答不答應,直接不上朝了,不聲不響的無視了太皇太後的懿旨。
暫代朝政可不是個好差事,做的好了,那是你該的,而且做好了恐怕還要惹來皇上猜疑和忌憚!做的不好,一個不小心延誤了什麼緊急的政務,既誤朝政,也誤自己的前程,甚至人頭不保!
傅大人這樣的人精都唯恐避之不及的,冀王當然也知道這道懿旨是接不得的,心中十分不想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可是冀王到底是太皇太後一手帶大的,如今也還不能跟太皇太後直接翻臉,做不到像傅大人這麼硬氣的撂挑子,終是咬咬牙借著早朝議事之際,因對於秋試一事意見分歧跟德王大吵了一架,甚至險些大打出手。
德王的女兒長安公主和親柔然,對大胤乃是有功之人,滿朝文武都要讓德王三分的,德王也自覺比旁人有臉麵一些,冀王卻跟德王大吵了一架,德王麵子上掛不住,非要跟冀王理論出個長短來,最後鬨到將太皇太後都驚動了,這時冀王卻自認有錯,然後主動請辭,並自願閉門思過,德王麵子保不住了,得意不已,太皇太後卻不高興了,暗怪德王壞事!
如此一來,沒有可以信任倚重的臣子了,太皇太後不得不垂簾聽政,可是女子臨朝終究不妥,一些老頑固的禦史甚至直接當著太皇太後的麵大罵牝雞司晨,難聽至極!
於是開始有人提議立儲了。
從前不是沒人提過立儲的事,在鄧家的示意下,偶有人上奏立儲一事,但是皇上一概不予理會,群臣也識趣,便也漸漸不在提了!如今皇上不上朝可,輪到太皇太後垂簾聽政了,再有人提出立儲時,太皇太後並沒有立刻駁回,反而是說容後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