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璋想儘辦法,想要的就是今天這種場麵,雖然今天來都是兌錢的,但局麵卻已經打開了,這些人能把錢兌回去,日後就可能會把錢存進來,畢竟錢行的信譽已經立起來了。
“但願如此吧!”豁子這時還是有些心疼的道,畢竟看著錢庫裡的錢一箱又一箱的運出去,他也感覺自己的心在滴血,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錢行開業這麼多天,一共也沒兌出去多少錢,結果今天卻是大出血,一天兌出的錢就超過之前兩個月的好幾倍。
一直到了傍晚時分,錢行裡兌錢的人才慢慢的少了,畢竟這天氣也不好,而且快宵禁了,所以就算沒兌錢的也來不及了,隻能等明天再來了,而李璋也讓人把賬目清了一下,隨後親自檢查了一遍。
結果光是今天一天,就兌出去七萬多貫,而且這還是因為今天來兌換的人都是數額較大,所以兌換的速度很慢,一天下來也沒接待多少客人,剩下的許多人沒能兌換,否則今天他們錢庫裡的錢根本就不夠,畢竟這些都是供應皇宮的禦商,每年的賬目都不小,錢行裡的那點銅錢根本不夠他們兌換的。
不過李璋也不用擔心,因為明天宮裡的銅錢就會送來,這些錢本來就是要支付給那些禦商的,隻是因為李璋和趙禎的請求,於是張皇後同意存入錢行,算是由錢行過一道手,這對宮裡並沒有什麼大影響,反而還讓采買的人方便了不少,對錢行更是意義重大。
而在李璋查賬的時候,卻有一個十分驚喜的發現,其中有不少客人在兌換的時候,並沒有把錢鈔完全兌換,而是留下了一小部分,估計也是覺得錢鈔用起來方便,而且錢行又能隨時兌換,所以才留下了一部分自用,這對錢行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等到這些人習慣了錢鈔,錢行也將多一批忠實的客戶。
接下來的幾天裡,錢行每天都接待不少前來兌錢的客人,而宮裡的錢也按時送到了錢行,有了這些錢,李璋更是放開了兌換,如此一來,更加取得不少客人的信任,許多人都是兌了大頭,留下一小部分錢鈔自己用,畢竟他們都是商人,很多人彼此都有一些商業上的往來,以前用銅錢結算太麻煩,現在用錢鈔就方便多了。
其實這次也是趕巧了,剛好遇到宮裡一年一次給禦商結賬的日子,所以兌換的銅錢數目極大,不過這也徹底的打響了錢行的名氣,能夠給宮裡供奉商品的商人,一般都是各個行業的領頭人物,他們能接受錢鈔,也就代表著他們所在的行業日後也可能會接受錢鈔。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就在這次兌換過去之後,許多人都知道了西角樓大街上有一座東京錢行,而且這家錢行背後還有宮裡的關係,宮裡平時的用度開支,都是用錢行的錢鈔。
要知道宮裡的生意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許多人求爺爺告奶奶都想把自家的貨物賣到宮裡,所以宮裡的人對他們來說都是大爺,大爺給的錢哪怕是一張紙你也得收著,更何況這張紙還能兌成真正的錢,這讓他們也慢慢的接受了錢鈔,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最近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銅錢拿到錢行兌換成錢鈔了。
看到這種情況,李璋也興奮的無以複加,甚至還特意抽出時間去市麵上轉了轉,結果發現大部分商鋪已經開始接受錢鈔付賬,相比之前十不足一的情況,已經算是天大的進步了,其實現在無論是交子還是錢鈔,都處於剛開始發力的階段,現在搶的就是個市場占有率,而現在錢鈔已經搶先了一步,走在了其它紙幣的前麵。
有了這個優勢,李璋也開始籌劃擴大優勢,比如讓錢行推出更多的服務,比如其它交子鋪存錢是需要交一筆保存費的,但錢行現在卻是免費,因為錢行也在準備放貸,畢竟這才是錢行最大的利潤點,甚至日後收益穩定了,還可以給存錢的客人利息,就像是後世的銀行一樣。
當然現在想要開利息還是太早了點,畢竟飯要一口一口的吃,隻要錢鈔能搶占整個京城的市場,那麼到時其它的紙幣就會被擠出去,沒錯,李璋要做的就是壟斷,因為隻有壟斷了市場,才能進行更大的改革,日後也方便向外擴張,也許現在做不到後世那種全國各地都有銀行網點的情況,但至少在大宋的一些主要城市都要見到錢鈔的身影。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錢行那邊也越來越忙,不過豁子和豆子他們卻越來越有經驗,已經不需要李璋天天去錢行轉悠了,剛巧火器監那邊在臨過年時也有不少事,所以李璋也開始把精力放在了火器監。
不過也就在眼看著就要過年的時候,朝堂上卻忽然爆出了一件大事,號稱百官之首的王欽若忽然病重,劉娥也親自帶著趙禎前去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