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中策有很大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到李璋的性命,而且會得罪劉娥和趙禎中的一位,這都是李璋不願意看到的,於是王欽若給出了一條上策。
既然是上策,本來應該是李璋最好的選擇,但是李璋現在卻對這條上策有些躊躇,因為這條上策很簡單,隻有一個字,那就是“走”,其實就是讓李璋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這樣即能避開劉娥與趙禎的衝突,又能完美的保全自己與雙方的感情。
說起來之前李璋曾經見過晏殊,對方也同樣是故意得罪劉娥,然後被貶出京城,他這樣做也和王欽若的上策差不多,隻是他是打算與劉娥劃清界線,在外地等待劉娥去世,趙禎上位後,再得到趙禎的重用。
對於晏殊這樣的做法,李璋並不覺得有什麼對錯,畢竟人都是自私的,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也很正常,隻是當他也麵臨著與晏殊相似的選擇時,他卻是猶豫了,並不是他比晏殊高尚,隻是因為他與晏殊不同,晏殊與劉娥、趙禎都隻是單純的君臣,但李璋卻與他們多了深厚的感情,這讓他也在做選擇時受到了更多的羈絆。
之前王欽若剛說出這個上策時,李璋也曾經心動過,對於他來說,遠離京城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他也的確有許多的事要做,比如西北與河北軍事,南方沿海的海貿等等。
但是等到李璋冷靜下來後,卻開始對這條上策產生了幾分懷疑,倒不是他不相信王欽若,而是他覺得這個上策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完美,也許他可以找理由離開,但這個理由也許能暫時騙得過趙禎,卻絕騙不過精明的劉娥,畢竟晏殊就被她一眼識破,更彆說李璋了。
如果劉娥知道李璋也故意在這個時候離京,恐怕也會對他十分失望,而且趙禎也在一天天長大,也許日後也會想明白這件事,到時他又會對李璋怎麼看?
另外李璋在京城還有許多的事要做,比如錢行、火器這些十分重要的事,他還想讓趙禎與皇陵裡的那位姑母相認,雖然不用時時看護,但也關注那位姑母的情況,以她的年紀,隻要肯安心休養,熬過劉娥並不是什麼難事。
也正是想到上麵這些,所以李璋對這個上策也產生了幾分懷疑,但如果不選擇這個上策,那就隻有選擇中策了,可是想到要從劉娥和趙禎中挑出一個支持,雖然他在心中傾向於趙禎,但想到要和劉娥發生衝突,他也不由得感到十分的頭疼。
最後李璋自己一人呆坐到半夜,也沒有想出一個頭緒來,最後他乾脆一拍桌子道:“罷了,與其現在擔心這些,還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正所謂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我就不信到時想不到兩全其美的辦法來!”
話一出口,李璋也感覺全身一陣輕鬆,隨後躺在床上就呼呼大睡起來。幾天之後,一個噩耗傳來,王欽若終於還是走了,而劉娥聽聞這個消息當場痛哭起來,並且再次破例,竟然要親自為王欽若主持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