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天際已經微微發白,喧囂了一夜的東京城也慢慢的平靜下來,連最熱鬨的大相國寺門前的人流也少了大半,一些做了一夜生意的商攤這時也打著哈欠開始收攤,畢竟上元節要連著熱鬨兩天,所以他們要在白天休息一下,好在晚上繼續出攤。
少了喧囂的人群與商攤,整個東京城也迎來了一天中最冷清的時間,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準備回去休息,比如有一幫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依然遊蕩在東京城的各個角落,而這幫年輕人正是準備明年參加科舉的士子。
明年正是大舉之年,所以各地的讀書人也都早早的趕到京城,事實上這些讀書人很多都是一直呆在京城,因為上次科舉其實是在兩年前,趙禎登基後,官場對官員的需求很大,所以每兩年就舉行一次科舉。
說起科舉的間隔,大宋剛立國時,幾乎每年都舉行科舉,後來才改為一兩年,直到後來宋英宗時,才改為三年一次,這也後來明清時期,三年一次科舉的由來。
也正是因為科舉間隔的時間很短,而且舉行的時間也不固定,所以很多想要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會留在京城讀書,這樣免得舉行科舉時,自己因為路遠而錯過,這也導致京城中生活著大批的讀書人,其中尤以年輕人居多,很多士子甚至從十五六歲就開始參加科舉,隻是科舉的難度很大,大部分人連考幾次也很難如願。
本來冷清的大相國寺門外,這時就來了一幫年輕的士子,隻見他們大都是身穿長袍,或華麗或樸素,但這時卻一個個都是喝的東倒西歪,這些年輕士子大都來自五湖四海,然後以文會友,最後因文才而結為朋友,哪怕出身貧寒,但你隻要有才,就能與官員人家出身的士子稱兄道弟,因為也許一場科舉後,就能立刻改變他們的出身。
如果李璋在這裡的話,肯定能一眼認出來在這幫士子當中有一個熟人,那就是他兒時結識的好友韓琦,隻見韓琦這時也長的又高又瘦,相貌也頗為俊美,哪怕與其它的士子站在一起也十分的顯眼,可惜這時的小娘子們都回家了,否則肯定也會像李璋那樣吸引不少女子在後麵尾隨。
“稚圭兄,聽說大相國寺這裡可以題詩,若是詩詞上佳的話,甚至可以一夜之間揚名京城?”正在這時,隻見人群中一個與韓琦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對他問道,他們這幫士子都是外地人,而且也是前不久才剛來到京城,對京城也不是很熟悉,但韓琦小時候卻在京城住過一段時間,所以也就充當了這群人的向導。
“不錯,寺門兩側的牆上都可以題詩,永叔兄你難道是文思泉湧,想要賦詩一首嗎?”韓琦這時也大笑一聲道,他在老家時就聽說了李璋的事,而來到京城之所以不去拜訪李璋,主要就是擔心被人說他巴結權貴,所以他想等科舉後再去見李璋也不遲。
“如此上元佳節,若是無詩助興豈不太過遺憾?”隻見這個被稱為永叔兄的年輕人也高聲叫道,他的話也立刻得到了其它人的讚同,於是一幫半醉的士子歪歪扭扭的來到大相國寺門前,準備在牆上題下自己的詩作,萬一被傳出去有了名氣,他們在科舉時也能占不少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