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話也得到了其它人的讚同,不過韓琦卻知道他們誤會了自己,因為他之所以注意詞的筆跡,主要是因為他見過同樣的筆跡,這幾年他雖然不在京城,但與李璋也偶爾有書信往來,所以對李璋的字跡還是十分熟悉的,特彆是李璋前世時有硬筆書法的底子,現在寫毛筆時也會不自覺的帶上幾分硬筆書法的影子,在大宋也算是獨一份了。
不過韓琦雖然猜測這首詞出自李璋之手,但他並沒有說出來,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李璋雖然聰明絕頂,也懂得許多的奇怪的道理,但對詩詞卻好像沒什麼研究,所以他也不敢相信這首絕妙的上元詞會出自他之手。
歐陽修他們並不知道韓琦的想法,當下也對這首詞大加點評,然後又紛紛拿筆開始抄寫下來,本來他們借來筆墨是想題詩的,但是看到這首詞後,卻再也沒有這個心情了,現在剛好把這首新詞記下來,因沒有紙,所以有人直接寫到了自己的衣襟上。
歐陽修在心中默記下這首詞後,忽然轉身來到大相國寺的門前,然後向守門的僧人詢問了一下,希望能從他們那裡打聽到這首詞的作者,但守門的僧人卻說今天來題詩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他們也沒有注意。
不過這些僧人倒是十分精明,看到這些讀書人對這首詞如此重視,於是也立刻稟報了裡麵的知客僧,隨即就有僧人把這首詞保護起來,因為他們知道,經過這些年輕士子的宣揚,很快這首詞就會名氣京城,到時肯定有不少人前來欣賞。
韓琦這些人在大相國寺門前討論了許久,最後直到天色大亮這才離去,不過有些人卻沒有休息,反而精力充沛的跑去找朋友分享這首新詞,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短短一天之內,這首詞就開始在京城中流傳開來,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人跑去大相國寺門前欣賞。
隻是對於這首詞的作者,所有人都十分的好奇,但猜來猜去卻沒有任何結果,也沒有人宣稱這首詞出自自己之手,畢竟這首詞的筆跡很奇特,彆人也很難模仿。
韓琦回到住的客棧卻也是輾轉難眠,他二哥韓瑄去年升官,去了南方做判官,所以他在京城也沒地方住了,畢竟韓瑄當初也沒在京城買宅子,而且韓琦也是過年後才來到京城,住在這裡也不過七八天,這座客棧有不少像他這樣的士子,比如歐陽修等人也大都住在這裡。
韓琦本來並不打算去見李璋,要知道現在李璋可是大宋有名的權貴,不但與宮中關係密切,而且自己也立下了軍功,同時還掌管著極其重要的火器監,相比之下,韓琦卻還隻是個普通的讀書人,這種地位的逆轉之下,也讓韓琦不太想去見李璋。
另外韓琦也想憑自己的實力考上科舉,對這點他還是有信心的,畢竟他從小就是有名的神童,當初在京城時也結交了不少人,在年輕的士子中也頗有名氣,中舉對他來說並不是太難,所以他想在中了進士後,再去拜訪李璋,這樣兩人在地位上也不會相差太大。
不過今天的那首詞卻是打亂了韓琦的計劃,詞的筆跡很明顯就是李璋的,這點他相信自己的絕不會看錯,那麼獨特的筆跡,彆人想模仿也模仿不來,可是李璋真的會寫出如此精妙的詞嗎?
想到上麵這些,韓琦也是怎麼都睡不著,哪怕他玩了一夜明明感覺身體很累,但卻沒有絲毫的睡意,腦子裡也一直想著那首詞,而且他很想現在就去找李璋問清楚。
最後韓琦一直在床上折騰到快中午時,實在感覺睡不著,於是他索性起床穿好衣服,然後在客棧隨便吃了點東西,然後在大街上轉了幾圈,最後終於還是決定去李璋那裡問個清楚,否則他實在難以心安,而且他來京城這麼久,不去拜訪一下李璋也有些說不過去。
這時已經下午了,韓琦估計李璋應該也睡醒了,所以就去買了點禮品,然後打聽了一下李璋的住處,這才邁步向李璋家走去。
當初韓琦離開京城時,李璋還沒有與劉娥相認,一家人也住在吃食店裡,但現在李璋卻已經是大宋有名的外戚,府邸還曾經是王欽若的相府,所以韓琦也很容易就找到了李璋的家,然後就將自己的名字報上,門子也立刻向裡麵通傳,畢竟韓琦一身讀書人的打扮,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所以門子也不敢怠慢。
李璋這時也是剛睡醒,正準備吃點東西,卻沒想到韓琦竟然前來拜訪,這讓他也是大喜過望,立刻快步跑出來親自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