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利不起早,後世經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李璋卻覺得利益才是驅動一切的生產力,因為科技也是要為利益服務的,隻有能為人們帶來利益的科技,才會有人去研究,否則隻會被人們束之高閣。
火槍也同樣如此,之前劉判官隻是出於還李璋的人情,所以才幫他製造了第一把樣槍,可是當他看到火槍的威力時,又得到李璋的承諾,會在獻上火槍時在劉娥麵前為他表功,這也立刻讓劉判官像是打了雞血一樣。
當天下午,劉判官就向呼延守信借了匹快馬,然後飛奔回東京城,三天之後,他就帶著一車上好的精鐵,另外還有五個年紀大一些的鐵匠回來了,據他說這幾個鐵匠是他手下手藝最為精湛的鐵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活,手藝比之前打造火槍的鐵匠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有了這些鐵匠和精鐵,另外還有原來打造火槍的經驗,很快第二支、第三支火槍也造了出來,不過這些火槍也不能說是完全成功,有些地方還是會有一些缺陷,不過李璋也不著急,遇到問題就和那些老鐵匠一起研究解決的辦法,慢慢的改進火槍的性能和製造方法。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皇陵那邊的工程已經修建完畢,趙恒的遺體也馬上就要下葬了,而這時李璋和工匠研製的火槍也終於進入到實用階段,他們已經研究整理出一套火槍製造的流程,並且製造出來的火槍在質量上也得到了保證,比如剛開始李璋不敢親自試射火槍,隻能綁在樹上用繩子拉著射擊,但現在製造出來的火槍他卻沒有這個擔心。
當然火槍還是有一定的耐受度的,特彆是槍管,射擊的次數多了,就算不會炸膛,也會讓槍管膨脹,導致射擊精度下降等問題,嚴重些的可能還會開裂,不過炸膛這種事已經很少見了,除非是不按要求在槍中填充太多的火藥。
本來李璋還想把槍管做成可拆卸的,但是後來發現技術暫時達不到,主要是拆卸槍管的技術要求太高,一般人根本無法完成,必須由專門的工匠來做,也許日後隨著技術的熟悉和發展,才可能達到拆卸槍管的要求。
也就在火槍研製初步成功的時候,土豆也到了收獲的時節,本來土豆可以種植半年也可以種植一年,李璋為了儘快的增大土豆的種植麵積,所以選擇了半年收獲,而收獲後的土豆也立刻催芽,然後再次栽種下來,而這次的種植麵積達到了兩百多畝,估計等到明年春天時,整個皇莊都能種滿土豆。
等到把土豆種植完畢後,李璋也立刻帶著火槍回到東京城,一來是給劉娥彙報一下土豆的情況,另外也是想把火槍獻給朝廷,畢竟光靠他和劉判官的小打小鬨根本沒用,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朝廷的支持。
“參見大娘娘!”李璋進宮後徑直來到垂拱殿,然後向劉娥行禮道,同時手中還托著幾顆土豆,這也是他送給劉娥的禮物。
“土豆今年的收獲如何?”劉娥事先也得知了李璋回來的消息,這時也笑嗬嗬的放下手中的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