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畢升的加入,活字印刷作坊也進展迅速,半個月後,第一版由銅活字印刷出來的報紙也終於開始了發行,為了謹慎起見,第一版的報紙數量並不多,僅僅印刷了一萬份,然後由發到京城各區售賣。
隻不過讓李璋也沒想到的是,這一萬份報紙僅僅不到半個時辰就被人搶購一空,為此不得不加印了兩次,最後印了三萬份這才滿足了城中的需求,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京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和讀書人,這些人都是報紙的潛在客戶。
另外最重要的是,報紙在發行之前就做足了宣傳,這也是李璋的長項,畢竟造勢這種套路雖然很老,但卻十分管用,再加上報紙也的確十分有用,特彆是對於讀書和商人來說,他們可以從報紙上了解許多的信息,而在報紙之前,他們卻隻能通過口口相傳來了解信息,不但不準確,而且還可能有虛假消息。
相比之下,這份發行的大宋日報卻是官方報紙,上麵的消息準確性可以保證,甚至還有許多外麵打探不到了消息,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報紙發行後被人哄搶也十分正常。
後花園的涼亭之中,李璋這時也正拿著一份報紙,旁邊放著一盞香茶,他一邊品茶一邊看著報紙,報紙上的內容他雖然早就看過了,但之前全都是手寫的稿子,現在變成鉛字印在紙上,看起來感覺十分的不一樣。
“張方平總算是開竅了,這篇對免除積稅的文章寫的相當不錯!”李璋看著報紙上張方平寫的文章也連連點頭道。
所謂積稅,其實就是全國各地收不上來了賦稅,這種情況十分常見,畢竟有些地方遇到天災人禍,賦稅可能一連幾年都收不上來,而以後再想收就不太可能了,如此一來,常年積累下來,各地都有不少這種積稅,既然收不上來,於是趙禎索性就免除了這些賦稅,這樣即能減輕百姓的負擔,也能落得個仁慈的好名聲。
這種免除積稅的做法可不是趙禎首創的,事實上他是跟著自己的父親趙恒學的,雖然趙恒在曆史上的名聲不佳,甚至可以稱得上一個昏君,但其實在趙恒剛即位時,也對國內做出不少的改革,隻可惜後來趙恒沒能堅持下來,後半生把前半生的積累全都敗光了。
除了張方平的文章外,還有其它一些報社的人寫的文章,大都是關於朝廷改革新頒布的一些律法的解讀,另外在報紙的邊角也增加了一些京城的奇聞趣事。
說起來大宋日報雖然是個官方機構,但真正的官員並不多,除了張方平這個主編外,另外還有三個次編屬於官身,剩下的人員大都是聘任的年輕人,本來李璋想按照後世的習慣稱他們為記者,但這些年輕人卻覺得“記”與“妓”同音,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所以他們在討論過後決定稱自己為“報事”,本來他們就是在報社做事的人。
“竟然還有歐陽修的文章,看來連大宋的高級官員也被報紙吸引了!”李璋翻過到背麵,結果一眼就看到了歐陽修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不再是直白易懂,而是給真正讀書人看的文章,雖然寫的文采斐然,但李璋並沒有什麼興趣。
不過李璋雖然沒有興趣,但想必許多讀書人肯定會十分感興趣,畢竟這幫讀書人平生最大的心願除了治國平天下外,最重要的就是想讓自己的才名傳播天下,所以經常有讀書人把自己的文章拿出來與彆人分享,而現在有了報紙這個渠道,肯定會有讀書人看到其中的機會,更何況歐陽修已經給他們做了一個榜樣了。
看完了這份第一期的大宋日報後,李璋也讓人把報紙小心的保存好,做為世界上第一份報紙,它的第一期報紙也很有收藏價值,而且李璋已經訂購了一年的報紙,日後每天會有人把報紙送到他家的門房那裡。
想到以後每天都有報紙可看,李璋也感覺日後的生活多了些期待,當然報紙剛開始發行,肯定會遇到不少的問題,自己還需要幫張方平把把關,不過以張方平的才能,估計用不了多久就不需要自己再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