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藺連忙讓左侍郎將擬好的冊子呈上來。
“稅收已經擬訂的差不多了,隻剩下細微末節略有改變。”
擬訂的方案是以盛朝為稅法基礎,將土地稅降低至17,丁稅調整回四歲起征錢數不變,整體下調不多,這樣可以保證國庫的基本收入。
劉藺知道,稅法肯定不能讓皇上滿意,這三年他也摸出一點門道,陛下最看重的就是民生,與民爭利的事肯定不乾。
但前朝每年稅收大概在三百八十萬到四百五十萬兩白銀之間,戶部必須保證明年的稅收能在三百五十萬兩白銀以上才能滿足國家的正常運轉。
這錢包括軍費、官員俸祿、祭祀供奉、修橋鋪路等等,還不算皇宮內的開銷,宮廷內由皇上私庫出的。稅收的銀子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但凡多花一點,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前朝因為隆武帝開始敗家,敗到最後連打仗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後落得亡國的下場,世家們卻各個富的流油。所以如何擺脫這一現狀成了難題。
這兩年宋玉竹修路造車造船,大刀闊斧花銀子屬實不少花,雖然從前朝世家手裡搜羅了大量銀子,但早晚有花完的一天。
如果不能保證國庫充盈,他這個戶部尚書恐怕就要做到頭了。
果然在宋玉竹看完冊子後,手指輕叩著桌麵道:“稅收方案朕不太滿意。”
“丁稅沒什麼改變,地稅下調三個點也不能讓百姓得利,窮人依舊窮,富人更加富,沒有從源頭解決問題。”
戶部其他官員一聽連忙低下頭,一個個縮著脖子裝鵪鶉,這種事他們做不了主,乾脆也不當出頭鳥。
劉藺道:“臣另有一份方案,隻不過還沒完善,陛下可要一看?”
“好。”
劉藺從袖口拿出另一本冊子,呈了上去。
宋玉竹翻開第二本冊子時眼睛亮了起來,這不是後世的“攤丁入畝”嗎!
第二份方案是劉藺和幾個心腹花了近一年才擬定出來的。
主要內容就是削減丁稅或免除丁稅,將丁稅和土地稅合二為一,按照土地的麵積征稅。地越多征的稅越高,相反地少或者沒有地的平民隻需要繳納很少或不用繳納稅了。
這樣可以大大縮小貧富差距,也能讓窮苦的百姓切實得到利益,當然朝廷的稅收隻多不,這錢都從富商手裡找平。
宋玉竹一頁一頁仔細看,臉色越來越滿意,看完後忍不住長歎一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有人走在前麵,劉藺就是這個人。
“景節,你可知這稅法意味著什麼嗎?”
劉藺拱手道:“前朝乃至以往數朝都以丁稅為主,百姓為了躲避納稅,除了拋棄幼兒,還有不少人不上戶籍,丁稅統計非常困難。”
“臣以為,按畝納稅比較簡單明了,田畝起丁,田多則丁多,田少則丁少,計畝科算,無從欺隱。”
以前收稅是個麻煩事,前朝的規定是由各地縣官,從每年的十月開始收稅,統一上繳到各個州府。
再由州府上報後入繳國庫,但其中往往夾雜著許多瑣事,例如某縣去年田稅十萬錢,第二年突然削減到六萬錢,那錢去了哪裡?州府還要派使者前去調查,若是發生災害還需寫調查書呈上去。
還有的是丁稅與當地戶籍不符,人多錢少或者錢少人多都不行。
這麼一來一回,往往到了年底還是弄不清楚,戶部的官員天天跟著加班至三更,忙的哀聲哉道,稅法改後至少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宋玉竹點頭道:“不錯,繼續說!”
劉藺見皇上認可這套新稅法,眼裡多了許多自信:“丁稅限製了人口增長,按畝納稅後,人口肯定會加速增長,瞞報人口的情況也會減少許多
,大大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這跟宋玉竹之前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就是想要國家增加人口,之前還發愁不知道用什麼法子,如今不是迎刃而解了嗎!
宋玉竹起身抓著他的胳膊道:“景節,有你這樣的賢臣,是朕的榮幸啊!”
劉藺感動的眼圈通紅,能遇上重用他的明君,自己何嘗不是幸運的!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的模樣,看得旁邊的官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不過也有人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戶部的右侍郎丁敏聽著兩人的對話,眼角微微抽動,心中如狂風過境般,掀起驚濤駭浪。
皇上要改稅法?雖然他不知道劉藺交上去的冊子寫的什麼,但從兩人談話中聽出一些端倪,按畝納稅,這劉屠戶倒真敢想……
古往今來還從未有這種稅法,想必那些富戶定然不會願意朝廷這麼乾。
劉藺擦了擦眼角的淚痕道:“不過此法仍有弊端,臣一時想不到解決的方法。”
“說來聽聽?”
“田產多的富商肯定反對這項稅法,實施起來恐怕困難。”
宋玉竹清楚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那些站在金字塔上層的人,掌握社會最多的資源,一旦觸及到他們都利益,恐怕會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