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鎖匠》全本免費閱讀
製鎖有很多講究,可是不外乎那幾樣部件,鎖頭、鎖母、鎖口,還有鎖眼。
這幾個部分在各地的叫法也不同,也有把鎖分成鎖芯、鎖體、鎖柱、鑰匙和鎖頭等幾個部分的。
歸根結底,這些元素幾千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他們還保持著最古老的樣貌。
所以製鎖和開鎖的工藝和流程幾乎沒有變過,隻是在鎖芯和鎖柱的花樣上千變萬化。
高老板給我的這把鎖就有點特彆了。
從外表上看,它和普通的鎖沒有什麼相似之處,要不是高老板之前跟我說這就是一把鎖,我還認為這就是一塊鐵疙瘩。
轉了幾個方向之後,我才發現高老板為什麼那麼囂張。
這把鎖大概有巴掌那麼大,鎖頭藏在了鎖體的裡麵,唯一的鎖孔還不是鎖眼,從鎖孔裡麵看過去隻能夠看到一個圓圓的鎖柱,有小手指頭那麼粗。
裡麵沒有鎖齒芯,也就是說從這裡是打不開的。
但是他留下了這一個小孔,肯定是有用處的。
在鎖的腹部有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小孔,在我們製鎖的行當裡,出現這種鎖,我們都稱呼他為鎖膜。
所謂的鎖膜就是覆蓋在鎖體上遮擋鎖芯的一種小工具,它能夠阻擋灰塵進入。一般樣的鎖都用在水下。
所以說這把鎖也有了一個名字叫,水下石心鎖。
因為以前的鎖有的是用石頭製造成的,像兩隻手一樣互相咬合在一起,隻要咬合在一起,就永遠不能打開了。
所以水下石心鎖一般用在水下的墓門上麵。
爺爺當年也跟我說過,碰到這種鎖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砸,但是在水下,力氣使不上來,而且行動不方便,因此這種鎖也叫“鬼見愁”。我看了看之後,我覺得不容易打開,餘光瞄向了朱艾草。
她察覺出我遇到了難處,就把我手中的鎖接過來扔給了高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