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場出來的,第一站是人民廣場。不管往哪個方向,從港口出來的道路最終都會彙聚到人民廣場的入口。當然,來辦正事的自有另外的通道,不需要也不會穿過人民廣場。
所謂人民廣場,共和國給這種地方起名的原則一貫突出簡明扼要。候選的名字當中雖然本來有不少帶了紀念兩個字,而且這座廣場本意就是為了紀念而建,但大多數人又認為不應該僅僅隻是為了紀念,於是做了個減法,就叫人民廣場。
到人民廣場路途不算太近,即便選的是比較近的一條道路,也差不多要開上個把小時。
一路上經過池塘小河樹林以及突兀而起的小石頭山,孫彧由然而生一種親切感。不同路線有不一樣的風景,張薇薇選路線的時候顯然是有所考慮過。
陽光並不強烈,加上路邊的綠化效果,氣溫也不高。車開的不是太快,而且有擋風玻璃前麵立著,輕風拂過,很是愜意。
樹林裡有些霧氣,影影綽綽的,似乎是有人在采蘑菇。池塘邊也都坐著一些人,看上去應該是在釣魚。
“路邊就差些稻田和水牛了。”孫彧略有感慨。
“四號星和五號星上不都有?”
“懷念一下,不是說真想看那些,小時候天天看的東西。”
人民廣場的入口,其實並沒有什麼專門入口,從停車場出來就是人民廣場,往前一眼看到的是一個旗杆以及隨風飄著的紅旗。
在紅旗的前方有一個高出地麵的平台,遠遠的能看到平台上燃著的火焰。
旗杆座和長明火在一條中軸線上,中軸線兩邊是草地和花壇,花壇中間各自種著一些樹,遠遠的也認不出樹種來,不過想來應該是鬆柏一類的。
廣場範圍應該挺大,反正一眼看不到頭,兩邊倒是可以看到各自有幾排綠樹順著向前延伸,大概這就是廣場的兩條邊了。
中軸線是一條青石板路,路上行人都向著紅旗方向往前走著,並沒有走回頭的,看來出口應該在前方。
站在路麵上周圍張望了一下,廣場似乎比剛才在外麵看到的要廣闊,因為如果認真數一下人頭的話,其實路上的人還是不少的,但就這麼站著,身邊十來米方圓之內卻沒有彆人隻有他們自己。
不過這時候孫彧沒有心思去研究這是視覺效果還是真的就這麼廣闊,看著前麵的紅旗和長明火焰台,拉住張薇薇的手,兩人一起向前走去。
路途似乎比想象的要遠一些,也不排除這路上會動態調整遊客之間的間距。反正當兩人在火焰台前方的一個石碑樣式的自助終端前停下,然後按照提示領了兩束花的時候,前麵的遊客剛剛離開火焰台,而身後的遊客還有一段距離。
兩束花其中一束是獻在麵前這個長明火焰台的,另一束則是要留到象征他們自己的世界的紀念碑那。
雖然略有些奇怪,不過看到前麵的人已經離開,後麵的人已經走近,顧不上再說什麼,兩人一起登上了火焰台的台階。
整個台座是個頂部切平的圓錐體,或者說是一個平頂的圓丘。台階不高,三階九級,登頂之後,便看到白底的台頂中央橫臥著一個五角星,金紅色的5個角都是呈中線凸起的脊狀,很有立體感。星中央是一個圓孔,從裡往外噴著一簇黃色的長明火焰。
上來的台階與五角星之間有一個略高於地麵的白色長條石板,上麵已經擺了不少花束。
而在石板與五角星之間的地麵上鐫刻著幾個金色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本來還以為會是“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來著,孫彧尋思。
按下思緒,也不用多說,孫彧把手裡的花放到石板上。他也不認得手裡花的品種,反正是廣場提供的,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
張薇薇手裡捧著的花束要等下才會用到,不過可以確認那是紅花杜鵑,也就是熟悉的映山紅。
放好花,兩人略停了一會兒,然後就繞過五角星往前走去。下了對麵的台階,正對著的便是紅旗杆。
旗杆座是一個方形的台子,略高於地麵,四周沒有圍蔽。而杆頂飄著的紅旗,也隻是一麵純紅的旗幟,沒有彆的圖案和顏色。
從火焰台下來,除了紅旗隨風獵獵作響,入耳便沒有彆的聲音。這時候孫彧突然發現剛才在火焰台上,也隻是能聽到劈啵作響的火焰的聲音。
不過這樣的地方本來就是應該很安靜,所以也沒什麼特彆可詫異的。
而且自從新生以來,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見多了大概就習慣了。畢竟事情就是那樣,並沒有誰刻意為之,都隻是自然而成的結果。
就像此時的孫彧和張薇薇,踏上廣場的青石板路麵到現在,也都沒有說過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