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一會兒,鄧秀回屋,把一個箱子搬了出來。
“小杜,你鑒寶的本事,我已經見識過了。而且你的人品,也很好。”
鄧秀笑道:“這個箱子裡的老物件,都是我爺爺,傳給我的東西。請你幫我掌掌眼。”
說罷,她將箱子裡的老物件,放在桌上,排成一排。
卻把那個箱子,扔到一邊。
杜飛掃了一眼那個箱子,沒有做聲。
他拿起一對,銅製的小仙鶴,笑道:“這一對銅仙鶴,有點意思。”
王家諸人,頓時來了精神。
王三明問道:“小杜,這東西,有什麼用?”
“這東西啊,你們肯定聽說過。”
杜飛笑著解釋:“這是鎮紙。文房四寶以外的,第五寶。鎮紙,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鎮壓紙張的。”
“鎮紙?那不都是方形的嗎?”王父說道。
“形狀無所謂了。這對銅製的小仙鶴,既是一對鎮紙,也是一對吉祥物。”
杜飛笑道:“你們都見過,古代官員的官服吧?”
眾人點頭。
何力說道:“古裝劇裡,那些官員們穿的官袍,我們都看到過。”
“官袍上有一塊布,縫在胸前。這塊布就是補子,上麵繡了飛禽走獸。”
杜飛解釋道:“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有個成語,衣冠禽獸。指的就是古代的那些,文武百官。”
眾人點頭,都覺得自己,長見識了。
杜飛繼續道:“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始定了補子製度。一品文官的補子上,繡的就是仙鶴。”
然後,他指著那一對,銅製的仙鶴鎮紙,笑道:“這對仙鶴的造型,與一品文官的補子上,繡的仙鶴造型,一模一樣。”
“哦,讀書人買這種鎮紙,是希望自己,能官居一品。”於佳說道。
“對,所以它既是鎮紙,也是吉祥物。”杜飛說道。
“那,這兩個鎮紙,值多少錢?”鄧秀問道。
“這對鎮紙,品相還行,至少被多人,盤玩了一百年以上。我估計,這兩個小玩意兒,至少值兩萬。”杜飛解釋道。
鄧秀連忙找來紙筆,將杜飛說過的這段話,寫了下來。
接下來,杜飛又拿起了一個,毫不起眼的,竹製品。
王家諸人,又是一愣。
王母忍不住說道:“這個東西,是用竹篾編的。難道它也是,值錢的古董?”
竹篾,就是竹子的薄皮。
這種東西,在山區農村,很常見。
比如簸箕和竹筐,都是用竹篾編成的。
在新嘢縣,兩元錢,就能買一個簸箕。
“阿姨,這個小玩意兒,叫做筆簾,也叫筆卷,是用來裝毛筆的。”
杜飛解釋道:“筆簾也是一種文玩。古代,秀才出門趕考,肯定要帶上文房四寶。他們隻要把毛筆洗淨曬乾,裝進筆簾裡,再把筆簾卷起來,就能隨身攜帶了。”
“這筆簾啊,許多年前,就已經絕產了。物以稀為貴嘛。所以,你彆看這個筆簾,毫不起眼。但它絕對是一個古董。它最少也有,一百三四十年的曆史。”
王母有點懵逼,顫聲問道:“那這個筆簾,值多少錢?”
“這,我也說不準。喜歡筆簾的人,可能會出價兩三萬。不喜歡筆簾的人,你十塊錢,把這個筆簾賣給他,也許他都嫌貴。”杜飛笑道。
眾人點了點頭,都覺得杜飛這話,說的在理。
這時,鄧秀問道:“那你再瞧瞧,在我的這些老物件裡麵,還有什麼值錢的寶貝?”
杜飛搖了搖頭,說道:“除了那對鎮紙和這個筆簾,其他的東西,都不值錢。”
鄧秀有些失望。
她把那些不值錢的東西,重新裝進了箱子裡,說道:“我馬上把這些不值錢的破爛,連同這個箱子,一起賣給,收破爛的李老頭。”
“千萬彆賣!”杜飛急忙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