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暖的床(1 / 2)

《種田助秦始皇穩定天下》全本免費閱讀

鋤頭不如工兵鏟好用,徐蘭上午隻挖三窩紫薯蕷,下午又挖兩窩,第二天不再去,陳粟和木一家挖兩天後紫山半山腰有很多大紫薯蕷的消息傳出,山腳下的黔首們一窩蜂上山挖薯蕷。

挖出來的薯蕷果然很大,大家臉上泛著喜悅的笑容,不少人更是興奮不已,磨麵不方便,還有很多人吃麥飯,薯蕷煮熟比麥飯還好吃,又這麼大個。

至於今年山上為什麼生長出這麼多薯蕷!

是山神見他們過的太難長出來的!

於是有關山神的事在黔首們傳開。

徐蘭挖回來的五個薯蕷放在臥室裡,打算吃一個,留四個明年做種子種在後院,她把打算告訴石:“石,薯蕷這麼大個,我打算留薯蕷種子,明年開春在後院試種,你回去和你大父說一聲。”

石聽姑姑這麼說眼睛一亮猛點頭,對啊,他們可以種!

要是種出來,以後不用餓肚子了!

晚上木聽了大孫子的轉告,也起了明年種薯蕷的心思,並和交好的人說,不少人聽後很心動,不過要怎麼種?

徐蘭不挖薯蕷後把鋤頭借給陳粟,忙家裡的活同時去割編蓑衣的草回來,扯去葉子,綁成小捆掛在後院棚子下晾曬乾,等更冷時有空編蓑衣,蓑衣在冬天可以保暖,他們不怕冷不需要,但春天下雨時需要,還是要準備。

秋天乾燥,秋風肅殺,唐啟陽帶人做的第一批泥磚和泥板陰乾比較快,能用了,他們把堂屋收拾一下,搬走一些東西。

這天早上,唐啟陽帶丈人和兩個男青年劉平跟王亮準備砌炕,他在院子的地上畫炕圖,用樸素的語言告訴三個幫手暖炕原理:“我們燒火時地上的土會熱,土能儲熱……,就照著這個圖試做。”

木和劉平王亮兩人聽原理半懂,看圖就明白怎麼做,相繼表示不難。

李方在旁邊看四個孩子練劍,分神看唐啟陽畫的圖再聽他說的話,覺得很可行,對此充滿期待。

政兒和山三兄妹也很好奇,分心被李先生說:“專心!”

四個孩子收起心神練劍。

唐啟陽跟三個幫忙說清楚後就開始動工,幾個人搬來泥磚和弄來熟黃泥開始砌炕。

幫忙盤炕的人要供飯,徐蘭一早就去下魚籠和挖野菜,中午有魚,下午殺最後一隻野鴨,她顧慮到阿父和兩個幫忙肚子裡油水少,菜做得很清談,油水也少,不過有肉吃已經令他們高興。

堂屋裡的炕帶著小灶,還砌煙囪,四個人乾一天也沒盤好炕,第二天下午三點多才全部弄好。

徐蘭裝一陶鍋水放在炕頭灶上,用半濕的草在灶下點火,冒出濃煙,濃煙開始向灶口冒出,小會出煙變很少。

唐啟陽看炕上沒有漏出煙,出去到後麵看煙囪上麵冒出煙,回堂屋高興和大家說:“炕上沒有漏煙,成了。”

李方不解問:“為何不用明火燒?”

唐啟陽跟他解釋:“用明火太熱,會把泥漿燒烈開,晾乾透後再用明火燒就不會。”

木點頭,猛烈的太陽曬濕的泥會曬烈開。

李方點頭表示理解,看向炕的眼神火熱。

炕盤好要晾三天,三天時間不長,所以徐蘭和唐啟陽沒有用煙熏乾,讓炕自然乾,安心去做其他事。

他們安心,其他人心裡卻像長了野草,知道的人天天來看一眼,木也一樣,政兒和石三兄妹也天天進屋看看,就連沉穩的李先生也一天進屋看三回。

炕盤好的第四天早上,徐蘭把裝一鍋水放在炕頭的灶上,在下麵生火後出去做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