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8年,開明八年,七月二十七,亥時三刻。
屠萬道領征東軍攻入新羅城,焚殺樸一回等人,滅國高句麗。
……
時間一晃,到了八月一日。
屠萬道這幾日帶人到處收拾“殘局”,踏遍了整個遠東半島。
自此,遠東半島納入了大燕疆域,交由扶餘人代為治理。
做這個決定,屠萬道是沒有權力的——但他將兵撤走,誰又能奈他何?
總不至於,聖都不遠千裡派人,或者再命他“攻打”扶餘吧……
這一件事,他們心知肚明。
……
扶餘人一戰翻身,大燕也不是為扶餘人作了嫁妝,他們也有收獲:
其一,是領土。
大燕收複了失去上百年的三州之地,並在名義上全取遠東半島。
扶餘稱臣,與大燕守土相望。
大燕的前線也向北推進,來到了“塞山關—平林城—北城”這個三角。
而原先的長川界則成了東北域的腹地,遠離戰火,再無後顧之憂。
其二,是錢糧。
樸一回等人對他們自己人也狠,民脂民膏儘在國庫和地方府庫之中。
屠萬道帶人“逛”遍了遠東半島,自然是盆滿缽滿,滿載而歸。
巴托翰也沒有阻止他們的行為,他們有了生活的土地,錢糧自然要讓出去。
況且,大燕拿走的是三韓人的“資產”,極大地削弱了他們。
要不然,他也睡不安穩。
錢糧到了屠萬道的手中,他還沒捂熱,便拿出來大半發給了治下之城。
不直接發錢,而是用在民生,建設等方方麵麵,以完成戰後快速恢複。
這一舉動勢必需要大量的人力——勞者多得,自然也相當於發錢了。
其三,是安全。
高句麗一滅,大燕東北再無敵人,征東軍可以專注應付倭寇了。
至於接壤的遼庭,他們在塞山的另一側,幾乎沒有可能繞過來。
塞山南北太長了,越北邊的道路越崎嶇,且路途遙遠,還接了一個大湖。
遼軍走這一圈,隻怕早被偷家了……
不過,遼庭也並非沒有威脅——有一條近路,便在大燕掌控下的塞山關。
但塞山關地勢險峻,踞關而守,固若金湯,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以,這裡很安全。
……
凱旋的路上,已過平林城。
“將軍,言必去在北城了。”
不同於普通士卒的歡聲笑語,藺浮生跟在屠萬道的身邊,他笑不出來。
沒了敵人,征東軍的核心如房攸,薑譽之等人都聚在了一起,商量對策。
仗是打完了,還有“收尾”的事。
房攸的表情平靜,他淡淡說道:“言必去,此人有問題……
他似乎是在等我們打完,並沒有‘及時’趕來攔住我們。
夙都的人來信,他之前被我們的人拖住時,沒有半點著急。”
藺浮生坐在棗紅馬上想事情,沒有回話,房攸又補充道:“而且,他這一路上也是坐著馬車來的。
據我所知,他是一個武者。”
武者大多會騎馬,且馬術不差——要是快馬加鞭,言必去早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