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黃旭也有高興的地方,因為這隊從長安來的人裡麵,有一個老頭的名字讓黃旭激動的睡不著。
李商隱啊,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朦朧派獨樹一幟的新風格。
李商隱自朝中牛黨得勢以後就退隱了,然後沉迷仙佛之說,也不知是真的還是為了討好聖人故意演的。
反正是來了,黃旭在看到這老倌以後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直到最後宴會散去,也沒有真正的對話上一句。
朝廷專員走的時候,黃旭想要挽留李商隱幾句,然後又想想自己的處境,最終還是沒有把話說出口。
不能讓這個大佬沾上事二主之名,給他個體麵吧。
折騰完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小麥差不多要收割了。
黃旭提前送了請帖,邀請這段時間認識的大地主,莊園主們,一日之後參與驗證黃家增產秘術。這裡麵除了錢家提前知道之外,其他的人聽都沒有聽過。
到了這一日,一眾人在路邊乘涼,書院的先生們拿著量器在旁邊等著記錄數據。
“開始吧。”黃巢下令。然後莊戶們就馬上下地,將麥子割了回來,送到地頭上,立馬就有人上前去搓碎,帶殼的麥子很快就整理出來了。
“少爺,這一畝地產了一百四十斤。”
“少爺,我這裡的一畝有一百六十五斤。”
“我這裡一百八十斤。”
“少爺,少爺,我這裡兩百零八斤。”
為了要精確的數字,所以黃巢要求先生們都是報準確的斤數,而不是多少鬥都多少斛。
“這個產量是剛打下來的麥子,曬乾以後以後要減掉兩成。你們重新再報。”
黃旭還是知道曬麥的,那些人經常占著公路曬麥,經常上新聞。
“一百一十二斤”
“一百三十二斤”
“一百四十四斤”
“一百六十六斤”
平均畝產一百三十八斤,比原來的一百零幾斤提升了三成的產量。
這裡的地主都是人精,哪裡看不出來,人家根本就不看這些產量,下人抓來的麥穗,人家手一撮就知道差彆了。
麥粒飽滿膨脹,顆粒比往年的要稍微大一點,這已經不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