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孺子年紀不大,手段倒是狠辣無情,魏州那邊傳過來的消息,說是已經把原來的那些府兵殺了十之**了。”
崔氏的一個中年族老咬牙切齒的說道。
這人叫崔理,掌握著七房一脈的話語權,雖然年紀是族老裡最年輕的,但是崔氏七房這十幾年的發展卻是整個崔氏最亮眼的存在。
“現在看來,似乎這新來的黃將軍並沒有對我們動手的打算,儘量還是少招惹。”
“該給錢糧給錢糧,該給人給人,不管是誰管理博州,總是需要跟我們打交道的。”
一個老的已經睜不開眼睛的老者淡淡的說道。
“二爺爺,您睜開眼睛看看吧,那孺子在曹州的一番作為就知道了,他遲早要對我們下狠手的。
曹州那邊已經沒有萬頃以上的大族了,到時候一旦命令傳過來,我們該如何應對?”
崔理對於黃旭的調查還是比較靠譜的,唐代一頃是五十畝地,萬頃就是五十萬畝地,五十萬畝是個什麼概念呢,現代城市當中,昆山是連續多年的全國百強縣之首,而昆山的耕地麵積是21萬畝,也就是說博陵崔氏家的地最低也是兩個以上的昆山的麵積。
以上還隻是耕地麵積,不包含建築麵積的情況下。
加上古代耕地開發水平的落差,可以理解為現代的一個地級市都是人家崔氏的。
“年輕人眼光要長遠一點,關鍵是看彼輩的施政方略,官員且不提,隻看郡中吏員的任免,離開了我們,他如何施政?”
又一個老人緩緩的開口,並且一出口就是核心問題。
“四叔公,您想多了,曹州那邊人家連吏員都是自己培養的,根本就不用地方上的人。”
崔理又反駁了這位族老的發言。
“他哪裡來那麼多的讀書人?”
“人家有自己的書院,雖然名聲不算太大,但是學生不少。”
“都教什麼內容啊?”
“農學,工匠,軍略,儒家經典都有教授,不過教的最多的還是農學。”
“這似乎是專門培養吏員的?這位將軍倒是有些遠見。”
經過崔理的一番解釋,眾族老紛紛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