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知道葉洵今日前來,白鹿書院的大門敞開著,書院裡麵傳來朗朗讀書聲。
這裡比國子監和弘文館最令人敬佩的是,這裡收學子不看出身門第,隻看悟性。
庶民,寒門,地主,世家,權貴皆可,甚至是商賈家的子弟。
畢竟白鹿書院號稱正統儒學,學院安身立命的資本就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不然一個小小的鄉野書院如何二百年傳承不斷,那就是因為各階級都要給幾分薄麵。
當然那兩次天災不能算在其中,因為易子而食的災民,大抵是不能算做“人”了。
葉洵幾人剛踏進白鹿書院的大門。
一名豆蔻書童迎麵走來,揖禮道:“太子殿下,院長在後園恭候殿下,還請隨小童前去。”
魏南臉色有些難看,轉頭看了看葉洵。
畢竟葉洵可是當朝炙手可熱的太子,他前來白鹿書院,李然那廝竟然不出來接駕。
不過這些大儒都是這般德行,自命清高,隻忠於朝廷而不忠於皇帝,他們連官都不做,自然不願與皇室有所接觸。
葉洵倒是不以為意,淡淡道:“有勞小兄弟。”
隨後,在書童的帶領下,眾人向白鹿書院後院而去。
魏南暗鬆一口氣,還好太子爺講道理,而且對於凡俗縟節不是非常看重,不然他也很為難。
蘇瑾和穆淩霜倒是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太子爺就是這樣,金剛手腕,菩薩心腸,他能毫不猶豫的踏碎紈絝子弟劉盛的腦袋,也能對一個小書童禮遇有加,一切皆隨心。
後園。
一座涼亭佇立在花園正中央,一股山泉從山澗躍下正巧落入後園的池塘中,一道暗河連接池塘,再從池塘流向山下。
想來這是當初修建白鹿書院刻意為之,倒是很有意境。
涼亭中。
有三個衣著樸素的大儒靜坐其中。
因為白鹿書院有教無類,所以倒是不缺錢,資助的人很多。
葉洵一行人來到涼亭前。
李然這才領著其他兩個大儒走出來,揖禮道:“民等見過太子殿下,太子妃,魏刺史。”
由於魏南清正廉潔,光明磊落,不欺暗室,所以平日裡與這三位倒也能稱得上朋友。
但也隻是稱得上朋友,畢竟他們的理念還是有所不同的。
葉洵微微拱手,“三位大儒客氣,本宮多有叨擾。”
李然應聲道:“太子殿下請坐。”
隨後,葉洵,穆淩霜和魏南坐到一旁。
蘇瑾和武嶽隻有站著的份了。
其他兩位大儒分彆叫趙孟通,賀東,皆是在白鹿書院任教的大儒。
緊接著。
葉洵看向李然,率先開口,直接道:“李院長,今日本宮前來,有一事相求。”
李然自然知曉他的來意,淡淡道:“太子殿下請講。”
這幾日,葉洵在山東城的所作所為,李然三人早已知曉,不單單是近幾日,葉洵近幾個月在大夏的所作所為,他們也清楚。
敗大俞,殺皇子,奪儲君......
這些轟動大夏的事,他們想不知道也不行。
不過整體來講,他們對葉洵的印象還是非常好的,先不說葉洵給山東百姓分了近百萬石的糧草,單單是曲轅犁這件農耕神器,便令他們對葉洵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