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樓下。
幾位大儒紛紛衝了出來。
葉洵一愣,望著如此匆忙的幾位大儒不明所以。
緊接著,趙孟通跟著跑了出來,望向葉洵,揖禮道:“見過太子殿下。”
另外四位大人跟著揖禮,“參見太子爺殿下。”
葉洵微微拱手,“幾位大儒客氣,本宮多有叨擾,還請見諒。”
趙孟通急忙道:“太子殿下,快快請進。”
隨即,葉洵,蘇瑾幾人跟著進入了望月樓。
林立已經離開了煙城,趕回遼州準備他的臥底工作去了。
葉洵跟在趙孟通幾人身後,幾位大儒不時回頭衝他笑。
幾人笑的葉洵一臉懵逼,都說這些不願入仕的大儒,執拗,固執,古板,個個都是冥頑不靈的老頑固。
但葉洵看來,這幾個大儒和顏悅色的倒是很好相處的樣子。
進了屋。
眾人各自坐到了桌案前。
他們搞了一天的規則和主題,已經有些膩歪了,正好趁著葉洵來,放鬆放鬆。
“太子殿下,不知您今日前來望月樓找老朽,有何貴乾?”自從白鹿書院一彆,趙孟通時常想起這差一點拜了把子的忘年之交。
當初葉洵在白鹿書院中的月光下吟誦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時,真是給了趙孟通太的震撼。
如今,李然已經找個工匠,打算將這首詞雕刻在那飛流直下瀑布一側的峭壁之上。
這一首詞敲碎了白鹿書院所有人的心。
葉洵應聲道:“本宮聽聞,明日山東詩會要在這太湖的湖心島上舉辦詩會?”
趙孟通點了點頭,“沒錯,我等正在研究明日的詩會規則和主題,不知太子爺可有什麼指教?”
葉洵微微一笑,“指教談不上,隻是本宮想要出資讚助此次詩會。”
出資讚助?
趙孟通幾人聽了一愣。
太子爺讚助詩會這是好事,這證明太子爺重視山東讀書人。
“不知太子爺殿下想要讚助些什麼?”那皮膚黝黑的老孺問道。
此人名叫王宗,祖籍關州,自幼生活在山東萊城,他雖然是山東詩會開創者之一,但他文的成就要大於詩,筆鋒犀利,諷刺辛辣,著有駢文數十篇,性格剛烈。
王宗祖上世代為官,他的父親還曾任廣元年間的禦史中丞。
不過他卻不喜仕途,在山東過著采菊東籬下,大隱隱於市的自在生活。
葉洵眉梢舒展,緩緩道。
“設立三等獎勵,甲等由本宮親自贈詩一首,授正九品上文散官儒林郎,銀三百。乙等授正九品下文散官登仕郎,銀兩百。丙等授從九品上散官文林郎,銀一百。”
“另外,凡是參與詩會的寒門子弟和庶民子弟,每人賞白銀五兩,也算是本宮對這些寒窗苦讀的寒門子弟和庶民子弟一點資助。”
“不過比賽要分開,世家豪門和書香門第一組,寒門子弟和庶民子弟一組。”
“萬不可出現三甲獨被世家豪門公子哥占據的情況,寒門子弟和庶民子弟也要得到重視。”
此話落地。
趙孟通四人滿是震驚。
這......
這太子爺也太大氣了!
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重視寒門子弟和庶民子弟的王侯貴胄,而且還是儲君。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是傳了數百年的規矩。
難道,這般沉重的枷鎖真的要被洵太子給打破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