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人亦是義憤填膺,怒不可遏!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將王宗這廝逐出詩會!”
“老賊,你真是太不要臉了!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呀!”
“我不管!你若是不讓我將印章扣在上麵,我就不承認!”
王宗卻是不以為意,慢慢將紙張收起來,隨後小手一揮,“吾等住口!莫要顯露出這副嫉妒狂熱的嘴臉!某不屑與爾等爭吵,你們認也好,不認也罷!這太子爺已經落款的東西,豈能胡亂更改!胡鬨!”
“無恥!”
“可惡!”
“你不要臉!”
......
趙孟通幾人指著他怒聲道。
見幾人因為此事爭吵。
葉洵,穆淩霜和唐沐嵐三人看的一臉懵逼。
這.......
這就是平日裡那些之乎者也,趾高氣揚的大儒們嗎?
竟然為了署名吵到了這番田地。
但蘇瑾和魏南兩人好像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
大儒們也是人,他們若是吵起來,隻會更凶,隻會比常人罵的更加難聽。
尤其是葉洵這首詩,流芳百世那肯是一定的了。
王宗手中這副那便是真跡,他的名聲自然會跟著這首《勸學詩》而水漲船高。
仕途無意,但名聲他們還是非常在乎的。
幾人正爭吵著。
門外儒生拿著二十份詩詞走了進來。
趙孟通請來的儒生們會進行海選,將兩組篩選出來的前十甲,最後再由趙孟通幾人選出前三甲,如此一來他們的工作量就小了不少。
與此同時,趙孟通和王宗幾人也恢複出了大儒應該有的氣質。
在這一瞬間,幾人皆是臉噙笑意,各自點頭示意,好像幾人從未發生過不愉快一般。
此一幕,看的葉洵一臉懵逼,以為是他自己看錯了一般。
隨後五人圍在一起,和顏悅色,氣定神閒的探討其呈遞上來的詩詞,像是手足兄弟,摯友親朋。
這就是五人早前商量好的原則,有事先辦事,辦完事後再自相殘殺。
“這首詩作的很好,勤讀似農種,力怠爾心明......”
“這首倒是也不錯,讀書猶藥也,善讀可醫愚......”
......
趙孟通熱火朝天的討論著,各抒己見,議論紛紛,卻又互相謙讓。
聽了葉洵的詩後,魏南再沒有興趣聽旁人的詩,隻是在一旁醉酒。
片刻。
兩組前三甲的詩篇皆是選了出來。
趙孟通看向葉洵,樂嗬嗬道:“太子爺,您要不要過目一下?”
葉洵笑著揮了揮手,“幾位大儒定下就好,本宮便不參與了。”
開玩笑,葉洵玩的是一手文抄公,哪裡懂得審核詩詞,這不是純純的誤人子弟嗎?
隨即,趙孟通倒也沒有再讓便將詩詞遞了出去,招前三甲入樓領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