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部落和牲畜,經過您這麼一調撥分配。”
“咱們等同於空著手回去了,這......這如何向陛下交代啊?”
聽聞此話。
蘇瑾和穆淩霜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
還真是這個道理。
緊接著。
陸九淵繼續道:“殿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您對這些異族是不是太過仁慈了?”
“末將隻怕適得其反。”
葉洵卻是風輕雲淡。
“本宮先回答大將軍第一個問題,關於戰利品之事。”
“首先,我們有十萬匹戰馬可以帶回京師,其次即便本宮不將牲畜給各部落分配。”
“那我們將這些牲畜如何處置?四十萬牧民靠什麼過生活?我們打下來達蘭紮德草原,又有什麼意義?僅僅是為了驅趕天奴兒嗎?”
“本宮這是細水長流,況且隻是借給他們,他們三年前之後,每年都會提供朝廷源源不斷的牲畜。”
“而且政治與軍事大權掌握在我們手中,他們還會給我們飼養戰馬,提供強大的士卒,這有什麼不好?”
“本宮這是發揮他們最大的價值,而不是壓榨他們的剩餘價值,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大將軍感覺如何做,我們的收益更大?”
此話落地。
陸九淵陷入了沉思。
他感覺太子爺說的有道理,顯然太子爺是將達蘭紮德草原和四十萬牧民,當做大夏領土和子民了。
而且太子爺確實推行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舉措,尤其是每部落人數不得超過三千。
隻是種族問題,他太放心。
緊接著。
葉洵繼續道:“大將軍,現在本宮來解釋第二個問題,民族問題,我們大夏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而且本宮不認為不同民族之間,不能和諧發展。隻認同感和舉措罷了。”
“我們可以對這些部落進行文化傳播,增強他們對大夏的認同和歸屬感。”
“況且,一個國家若是腐敗沒落,即便是同一民族,就不會刀劍相向,同室操戈了嗎?”
“歸根結底,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朝廷,一奶同胞的親兄弟還自相殘殺呢。”
“所以本宮是單純的對自己有信心,本宮會讓草原部落對大夏朝廷真正的認同。”
“本宮要做的不是屈服,而是心服口服。”
葉洵此話說的擲地有聲,言之鑿鑿,自信滿滿。
如何治理好草原地區,如何將草原部落融入大夏,為國效力。
這個問題葉洵思考了很長時間。
如果單純的攻打而不治理,那真的沒有意義。
葉洵的話,明顯對陸九淵有著很大的觸動。
論起軍事指揮能力,陸九淵首屈一指,乃是大夏軍神,從這次北伐,條理清晰的思路和節奏就看的出來。
他真的沒將天奴兒放在眼中。
烏那達達的每一步,陸九淵早有預料。
但治國理民,他確實不在行。
聽了太子爺的分析之後,陸九淵倍感欽佩。
太子爺思想之成熟,目光之長遠,心胸之寬廣,心細而又自信,讓陸九淵無言以對。
緊接著。
陸九淵停下腳步,看向葉洵,深深揖禮,“太子殿下這一番言論,末將深感敬佩,無話可說。”
“是末將目光短淺了。”
------
今日結束。
這兩章有點口水,但我已經儘量簡短。
我感覺戰爭結束,草原治理同樣值得寫,畢竟光打下地盤丟在一邊也沒意思,所以就著重寫了兩章。
感謝看官老爺的支持,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