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洵聽著,微微點頭,坐到了大桌案前。
無論過是廣元年間,還是貞武這二十年來。
大夏的官吏選拔製度,都是非常混亂的,科舉製早已是名存實亡,舉薦製大行其道,尤其是世家大族做大的時候。
尚書舉薦侍郎家的二兒子,侍郎舉薦郎中家的侄子,這些事情屢見不鮮。
這也是大夏官吏的主要選拔製度。
以前可以,但現在決不允許。
官吏選拔,必須要公平公正,給天下寒門庶子以機會。
如今地方學院辦的也有兩年時間,現在改變官吏選拔製度正是時機。
葉洵看向葉瀾天,沉吟道:“兒臣的意見是,恢複科舉,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
此話落地,眾人皆是一驚。
太子爺一句話,就封堵其他官吏選拔。
不過這種結果他們是有預料的,畢竟太子爺對天下寒門庶民的態度,任誰都看的出來。
今後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王權貴胄,誰也彆想打個照顧就選官了。
對於三省六部的官吏,大部分是感覺難受的,因為今後他們的子孫後代想要為官,也需要科舉,他們可以繼承爵位,但那也隻是沒有實權的榮譽。
想要實權,還需要自己往上爬。
若是以前,可能還會有反對之聲。
但如今,保命要緊,不要跟太子爺唱反調,畢竟人家太子爺是為了大夏發展,他們卻有私心。
葉瀾天捋順著胡須,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他跟葉洵的意見肯定是一致的。
舉薦製大行其道那是一定不會再有的事情,官吏本來就應該是能者居之,而不是什麼世襲與舉薦。
那樣隻會讓官吏體係更爛更腐朽。
葉洵一句,非科舉者勿得與官,徹底封堵了所有無能者的官路。
當然事無絕對,但葉洵力求做到最大的公平公正就夠了。
科舉製雖然也有弊端。
但對於目前的大夏而言,已是極好,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需要適應的製度。
葉瀾天掃視眾人,沉吟道:“諸位愛卿可有不同意見?”
還未等他人開口。
魏無忌起身揖禮道:“陛下,科舉製雖然也有些許弊病,但可使天下人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這對調動天下讀書人的積極性和為朝廷廣納人才,有著無可辯駁的好處。”
“而且以科舉取仕,權在朝廷,考取者無私恩 , 黜落者無怨恨,對於大夏穩定和政治清明,也有巨大益處。”
“微臣同意。”
一眾官吏望去。
嘿。
皇帝,太子,丞相一台戲。
這特麼的還辯駁個屁?
------
今日結束。
感謝諸位哥哥姐姐捧場。
祝安康。
祝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