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開幕式三(1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5368 字 10個月前

雍州考察團第三站,規模化養豬和小農庭院種養。

按照安排的路線,車隊浩浩蕩蕩去往了上河村,這裡的規模豬場已經初具規模,負責人是朱戒的婆姨高蘭。

各家都抽調了婦人、老人和孩童組成了上河村養豬集體社,目前把上河村的五十頭母豬集中飼養,又從附近縣份收購了一百五十頭,湊齊了兩百頭存欄母豬量。

而由上河村的年輕男子組建的雲陽物運行,在伍魁的帶領下,南下劍南道購買西南馱馬而去,已經離開有一陣子了。

公輸恒的工房還在趕造統一的馬車車身,一種軸寬符合大唐規製的貨運馬車,自帶伸縮車棚。

一匹西南馱馬加馬車可以載重三百斤,日行百裡。

一眾官員看見那麼多母豬集中一起飼養,而且豬圈修建成一排一排。賈茂介紹縣公稱之生產線飼養。

什麼配種階段、懷孕階段、產仔階段、保育階段、生長育肥階段。

什麼限位飼養、小群飼養、高床產仔欄、高床一窩一欄、大圈群養;種豬限量飼喂,雨汙分流、糞尿乾稀分流……

各個官員表情豐富,如同騰雲駕霧,飄飄然不知所以然。

最後一個數據他們聽懂了,就這兩百頭母豬,一年可以提供四千頭大肥豬。

有算學好的,估算了一下,四千頭大肥豬就是兩千貫的收入。頓時不淡定了。

這特麼還是要撤縣並涇陽的雲陽縣嗎?

就算長安、萬年、藍田大唐前三縣也沒有那個村子能達到這麼高的產出收入。

尤其是涇陽令的臉色那是一陣紅一陣青,看看雲陽在自己手裡代管的半年,都做了什麼事,人口越來越少,百姓越來越窮,糧食越來越少。

人家雲陽令不過上任月餘,整個縣衙,縣令加差役開始才九個人,如今搞得紅紅火火。

這些縣令此刻無比後悔,非要來雲陽檢查春播乾毛啊,不是來被打臉嗎?

好在雲陽令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諷刺的話,而且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多次流露出歡迎各縣派人前來考察學習的意願。

於是這一刻,雲陽令的地位陡然提升,儼然蓋住了長安令和萬年令。

豬場帶來的震撼還沒有恢複,換了村莊,又見各家各戶把房屋四周的閒置土地都開墾出來。

有搭上棚架的,上麵已經有作物攀爬,長勢喜人。

有種在地上的,順著地麵都是藤蔓,還有常見的白菜等等,皆是家家都種。

動靜大一點,驚起一陣雞飛,介紹才知道,就養雞還分了蛋雞和肉雞。

路過小溪池塘,又見一群一群鴨子戲水。

回程路上,聰明點的縣令已經在盤算,是否派遣官員前來長期駐紮學習。

笨一點的縣令也知道雲陽令未來可期,交好肯定比交惡好。

心態不好的縣令,長安令和萬年令卻在想著如何使絆子。

楊溫自從看見太子和李君羨在此地後,卻在一直考慮,回去如何向陛下奏報,是誇還是不誇。

所有人都一個大大的疑問,雲陽令這些操作,到底從何而來的財力支持?

一行人考察完畢,已是午時,按照行程安排,應當是在雲陽集市的主展區就餐。

眾人很好奇,一百多人的餐,雲陽令要如何安排。

車隊又浩浩蕩蕩返回縣城。

差役已經清空了集市的人,隻留下所有的鋪肆和攤位,擺滿了糧食、民生用品,蔬菜、布匹等,一乾人等已清空離場。

畢竟有大唐高級官員參加的堂會,不是一般百姓可以圍觀的。

李青雲帶著右威衛將集市圍了起來,包括城頭上都布置會了兵卒。

眾官一下馬車,立刻就來了十名妙齡女子,便是昨日和今日接待他等之人。

身上披著縫有雲陽供銷的紅布尤其顯眼。各個儀態端莊,舉止大方,一縣一隊引導入場就坐。

主展區背靠城牆,掛著一幅大大的紅布,上縫白字“雲陽縣第一屆春季商貿展銷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