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李世民的仇人(1 / 2)

大唐升官記 偉翰 5826 字 10個月前

“要想長久,就記住一條,永遠為皇權服務就行。皇權最忌諱一點,土地、人口和糧食被私人把控。”

蘇玉更是聽得一臉懵,土地、人口和糧食不就是世家和富商之人控製的資源嗎?

三樣都沒了,蘇家又如何生存呢?

“不瞞寒兄,蘇家有今日正是依仗控製的土地、人口和糧食。”

“所以,我們要轉變思路,隻要土地的使用權,人口的管理權和糧食的收儲權。”

嘶,蘇玉瞪著寒雲,有區彆嗎?好像也有區彆。

寒雲簡單把國企和大唐皇權相結合那一套理論說了一遍。

蘇玉聽懂了幾個核心點

一、土地轉官田,轉而又將官田拿到手中管理。

二、佃農轉雇農,抽租變發月錢。

三、糧食為皇家保底,收益溢價和溢量。

四、純商變官商。

五、延長產業鏈,做資源後端。

直到此刻,蘇玉總算明白為何京兆韋家會和寒雲合作了。

當然他並不知道,要讓韋家完全轉變,還得將韋弦送上韋家族長的位置才行。

畢竟韋家和蘇家不同,韋家是一個大家族,沒有族長的地位,那些各種房未必會聽。寒雲又不能對著韋家下刀子。

“我的計劃是,將劍南道的益州、眉州、邛州、蜀州、彭州,五州之地作為一個試點。成立一個劍南供銷統管。蘇家便是劍南供銷的核心。”

“另外,蘇家私產首期發展茶葉、桑麻棉、物運、錢莊、菜油、食品六個產業。”

在寒雲的計劃中,劍南道發展茶葉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桑便是養蠶種桑,但是在大唐絹帛視為錢,所以絲織品本就屬於大唐官營,或者說看成一個鑄錢爐。

蘇家要發展的是劍南道的苧麻,麻布的原料。還有就是未來出現的棉布。

他想讓古人的衣物由布匹買賣變為成衣買賣。

菜油便是油菜籽榨油,又是劍南道的優勢。

食品產業兩條線,一是將稻米加工為米線,更易保存和食用。二是做調味品。

這一係列都是千年後,成都平原的優勢產業。

“如此便能將劍南道的資源變為可售往全天下的產品。不知蘇兄弟可想到這些?”

嘶,蘇玉嚴重懷疑到底蘇家是商賈還是寒雲是商賈。

他抓破腦袋也就想到長安周邊搞茶樹種植,就近賣茶葉到長安城。

寒雲一句話就甩出一串可售往大唐各地乃至域外的產品,而且九成是革新,或者說更高等級的產品形態。

寒雲也沒有辦法,如今的大唐還是傳統農耕時代,隻能從輕工業起步,慢慢步入重工業。

“小弟受教了。”蘇玉覺得需要時間來消化。

之前一番對雲陽供銷的考察,他自認已經看懂其八分,哪知今日聽寒雲一席話,感覺腦子不夠用了。

寒雲自然看出蘇玉的迷惑,笑了一聲,說道“要不就先從茶葉開始。我將雲蒙山那一片交給蘇家種植,然後生產茶葉。”

寒雲指了指桌上的泡茶。

“小弟正有此意。不知具體如何操作?”蘇玉趕緊問道。

“具體事項可由四方稍後詳細告知。我再說說望舒父親的事。有一件事恐怕你倆還不知道,涼州長樂郡王已經畏罪自殺,如今我還兼著一個涼州長史的官職。”

望舒一聽父親的事,頓時緊張起來,聽到後麵兩眼一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望舒請少保救救家父,他是被冤枉的。”

“你且起身,把事情的原由說與我聽聽。”寒雲說完,韋弦幫忙扶起了望舒。

兩人都是才女,一個家遇兵禍,一個慘遭誣陷,自第一次認識起便有同病相憐之感。

望舒這才把薛家遭遇陷害之事從頭說起。

寒雲聽明白了,薛司倉掌管眉州義倉,有一商人從益州運來一批糧食,入倉數日後被薛司倉查出糧食有黴變,要求商人退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