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雲穿著紫色官服大搖大擺來到大理寺門前。
司法重地果然不一樣,門口就是四名持刀差役。
皇城之中沒見過寒雲本人的不少,但是不知道身穿紫色官服,嘴上無毛的人卻沒有。
門口差役一見寒雲的行頭,瞬間反應過來應該是太子少保來了。
“見過寒少保。”門口差役趕緊上前施禮稱呼。
“你們認識我?”寒雲自認第一次來大理寺。
“小人並未見過寒少保,但是知道皇城之中能穿紫色官服的年輕郎君唯有寒少保。”
“這話說得有理,本官便是寒雲。李寺卿和戴少卿可在?”
寒雲此行也想見見戴胄,說起大唐法律界第一人,當屬戴胄不可,況且他還專案負責災區的官員瀆職審理。
當初就是想著禦史台大多是世家官員,這才向李世民進言,把災區官員瀆職一事交由大理寺審理。
上次寒雲不是一股腦把鄭州的官員給送到大理寺來了嗎?今日順道來問問。
“都在。小的這就帶路。”差役連通報都免了,趕緊前麵領路。
大理寺不光比鴻臚寺大,人也多了很多,而且能看見不少持刀的差役。
大理寺牢房分兩處,一處在大理寺內,稱之為待審看押。一處在長安城外,看押全國判處了徒刑的罪犯。
此處也是大唐少有的幾個能關押徒刑犯的地方之一。
穿過大理寺門口的一片空地,走過前衙,穿到後堂的公房區,寒雲見到了李道宗和戴胄。
看上去兩人正在商議重要事情。
李道宗萬萬沒想到,今日上朝接到這麼一個燙手的案子。李君羨可知道太多皇家的秘密,審也不是,不審也不是。
於是隻能找來精通律法的少卿戴胄,兩人剛開始商議此事。
李道宗,字承範,時年二十七歲,李淵之侄,李世民的堂弟。貞觀元年,征拜鴻臚寺卿,後遷大理寺卿。
《舊唐書》記載李道宗其人,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淩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間王孝恭昆季最為當代所重。
此時李道宗剛好上任大理寺卿月餘,他十七歲開始便跟著李世民征戰,典型的武將,被弄來任大理寺卿,可他對律法不甚了解,卻不料陛下把尚書右丞戴胄調到了大理寺任少卿,故而小了戴胄二十七歲的他凡事都會找戴胄商議。
寒雲阻止了差役的通報,示意他回去,然後就靠著房門看著兩位貞觀時期的著名人物。
“寺卿,下官認為此事蹊蹺頗多,我等要謹慎處理。”
戴胄畢竟年紀和經驗擺著,又長期在朝中與皇帝打交道,說出此事不合常理的地方。
“戴少卿的意思是不審就判?還是認為審出我等不該知道的事。”
戴胄想了一下,非常肯定說道“此事的關鍵在寒少保。”
寒雲沒有出現前,論三品官員裡麵最年輕的便是李道宗,說他春風得意少年時不為過。
如今戴胄突然提到寒雲,李道宗也是一愣,回想一下,似乎此事的轉折點就是寒雲的一番進言。
寒雲一聽有意思,和自己想到一處了,於是不裝了,敲了敲房門“寒某不請自到了。”
兩人回頭一看,房門口站著的人不是寒少保又是何人?身穿紫色官服,比李道宗還年輕。
“寒少保已經到了,倒是免了道宗親自上門了。”
李道宗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嫉妒的情緒,瞬間被寒雲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