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時候注意些,到時候它還要結果的。”江語在樹下對兩人喊道。
“知道了。”兩人扒著樹回道。
“小心些。”江語在樹下邊接花邊注意這兩人的落腳點。
一行人在山上忙活了兩天才停手。江語和江明負責把花一束束的整理好,用繡著簡單花草的繡帶或者藤條係著,寶花和江寧在一旁幫忙順便接受些熏陶。
江明幾人就跟著江三每天去縣裡賣做好的青團和野果和野菜,順便將一籃子江語整理好的花束賣掉。
江語兌了一本做粥的食譜和做風箏的書,她把後一本書交給了江桂讓族裡組織村裡木工手藝好的照著樣子做些風箏一起放到集市上賣。
村裡的繡品、風箏賣得不亦樂乎,江家的生意也做得不亦樂乎。
而剩下的一些品相不好的花江語按照係統內部給出的秘方口述讓江大伯娘熬成濃稠香甜的各種花粥,放涼後擱到竹筒裡賣。
“妮兒,你從哪兒學的做花粥?”李二丫好奇地問。
“我聽大哥說唐朝有做桃花粥的習俗就想著能不能賣些桃花。”
“誰知道我在縣裡集市上新買的書裡就有。”江語從係統內花了十點積分換了本各種粥的食譜。“那是我新淘的。”
似乎每個地方總有些古文舊書處理儘管這些價錢都是平常人負擔不起的,但江語為了保險起見專門找了這些地方轉悠買書。
“哦,原來是這樣啊。”李二丫不再問了。妮兒拿回來書是誰都知道的但書具體是什麼可沒人知道。
“行了,妮兒得了這書是她的緣分,以後妮兒能靠著這書說不定能找個好人家。”林老太說。“還有那些風箏的做法也要讓你爹從江桂手裡拿回來,這些都得給我家妮兒當陪嫁。”
古代食譜都是掌握在世家手裡的。江語這幾天讀史書才發現這個時空唐朝對世家的削弱沒有想象中的重,唐宋兩朝消失了一些世家但又出現了新的世家。再加上開國皇帝是世家出身得到了世家的幫助因此本朝對世家的遏製在初期並不重而等到想要削弱的時候幾大世家卻已成氣候一時無從下手。
因此儘管印刷術普及寒門士子出頭卻也隻能在官場上處處受到掣肘,而江語發現幾大世家將造紙術、製鹽法籠在手中。
這造成了印刷不貴但是紙貴的原因,因此寒門士子並沒有達到江語想象之中的那麼多,科舉製也就並不完善,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
但這些是江語無法或者說沒有能力去改變的。她也就隻能先想想罷了。
“叮,係統積分入賬二十點,現有積分160積分。”係統積分在她之前兌了繡樣和風箏樣式、換食譜後剩下了120,但最近村裡賣了兩次繡樣又加上風箏的一共是40積分。
整個村裡的忙碌狀態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
清明節,祭奠先祖,細雨紛紛,江語站在祠堂門口遠遠望進裡麵,和她前世在電視上看的祠堂大同小異隻是破敗些卻也是整個下河村除了族學外最好的建築了。
整個儀式並沒有多麼複雜,古代人注重禮儀但下層是不了解也沒有渠道去了解的,他們獻上整個族裡能承擔得起的祭品,穿上最好的衣服,每個人都梳洗打扮乾淨表情莊嚴肅穆。
等著前麵的族長江桂稟告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