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父母的管製,蘇逸便撒了歡;城裡的風光迷了蘇逸的眼,每次來都看不過癮。
這可苦了吳嘉平,一邊采購的同時還要顧著蘇逸,實在是分身乏術,儘管蘇逸對吳嘉平保證自己不是孩提了,可吳嘉平還是必須要求牽著他的手。
蘇逸自然是答應的。
八月十五那天,也就是所說的中秋節,去城裡時他們趕得巧了,看到了那些官家小姐回家省親的氣派。一大群人,轟轟隆隆到半晌,好不熱鬨。
淹沒在人群中的吳嘉平觀望著,對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插著金釵穿著錦緞的富家小姐直誇好看。
蘇逸也是驚地半張嘴,不過反應倒是快,扯了扯吳嘉平的袖口說:“氣派倒是氣派,不過我覺得那些小姐還沒有阿姐好看嘞”一臉天真樣。
吳嘉平忙捂住蘇逸的嘴,低聲說:
“你這小孩又拿我打趣”說罷便揪著蘇邑的耳朵。
蘇逸不樂意了,梗著脖子說:
“講學時,老先生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聽後覺得這就是阿姐,哎阿姐鬆手,痛~”一臉滑稽像。
吳嘉平的手勁很小,可蘇逸還是抱怨了幾句:
“阿姐小氣量,我是在誇你好看哩。”
“你這小孩越發油嘴滑舌了”
吳嘉平鬆了手,瞪蘇逸一眼,後又嗤笑了起來。
吳嘉平才疏學淺,自然聽不懂蘇逸說的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隻不過看他笑的可愛便鬆了手。
日以夜替,景順十年,皇帝再次下詔廣納賢才,這正是寒窗苦讀的學子所盼望的,各地的舉人有的早已在進京路上,有的還在為啟程做準備。
“阿姐,我明日就要赴京趕考了。”
聲音還是來自梧桐樹的方向,不過少年的聲音不再是從梧桐樹間傳出,而是梧桐樹下籬笆旁。
順著吳嘉平的目光看去,便看到了蘇逸,烏黑的發用網巾係起,玉色的長袍隨風輕擺,麵上帶著淡淡的笑,慵懶的依偎在籬笆邊上,任誰看了都會覺得溫文儒雅,活脫一副書生的模樣。
立如芝蘭玉樹,笑如朗月入懷。
脫去了孩子氣,但麵上還是稚嫩的。
吳嘉平停下手中的動作,轉頭宛爾一笑:
“那我以後是不是要叫你官老爺了。”
已是桃李年華的吳嘉平出落地亭亭玉立,軟玉溫香,常年的勞作之辛並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跡,一身青蓮色的粗布衣襯出她的精明能乾。
“阿姐取笑我,你也是知道我的誌向的。”
“你這樣想也好,不枉費蘇伯的心血。”
吳嘉平繼續剛才的動作,她還把蘇逸當成小孩。
蘇逸心裡明白,父親一直有個心願,想讓他接替祖上的基業為朝廷效力,為此不知搭進了多少錢財。
幸好蘇逸是個聰明人,好玩但不濫玩,小小年級考中秀才,成十裡八村年紀最小的秀才。城裡人笑談說黃口小兒成了秀才,這往後的徽州怕不是要出了個狀元。
“那阿姐一定要等我回來”
蘇逸挺直了後背,明眸微動,含了一抹若有似無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