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孝順孩子,就允了娘吧。”
孫氏向來疼愛朱月見,有什麼事兒也按照朱月見的意思來,是極為尊重自家姑娘的。可是無論朱月見平日在外如何運籌帷幄,到底還是個剛及笄的姑娘,旁的姑娘這般歲數還在父母的庇佑之下玩樂,朱月見卻已經一個人撐起了父親的生意往來。孫氏平日裡看在心裡,卻也是心疼自己的姑娘。
奈何孫氏身子不好,當年生下朱月見的時候幾乎丟掉了半條命,之後便再也沒有孕育過其他的子嗣。
朱老夫人從前倒是張羅過給朱家二爺再納幾房妾室,不過孫氏性子潑辣,想著膝下隻有一個女兒,若是到時候有了庶子,豈非要將朱月見欺負了過去,便鬨著不同意。
這事兒當年鬨了許久,不過孫氏娘家也是商賈人家,在明州府也算是頗有實力,孫氏上頭還有三個親哥哥,那是將孫氏如同眼珠子一樣的疼愛。
孫氏是為了朱家繁衍子嗣才傷了身子,想要過河拆橋再另納妾室,孫氏的幾個哥哥就不會願意,當時都鬨上門來要朱家給個說法。
要不然兩方合離好聚好散,要不然朱家二爺不準納妾,隻守著朱月見一個姑娘過。
便是尋常的百姓都尚需男兒繼承香火,更不用說朱家這樣有頭有臉的富貴人家了。可想而知,隻有一個女兒的孫氏,為了朱月見能夠在家裡平安成長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幾乎是豁出了一切。
孫氏從前隻是性格爽利,剛嫁入朱家也是想做個賢妻,體恤丈夫孝敬公婆。可是在這大宅深院,為了保護朱月見,孫氏隻能強迫自己變成了一隻護著幼崽的母虎,怒視著一切可能傷害自己孩子的生物,並時刻準備鬥爭和犧牲。
也是因為朱月見,孫氏和朱家二爺關係僵化,朱家二爺原本可以不在外麵跑生意,二房院下的商鋪經營便足夠二房吃穿不愁,況且朱家二爺是個閒散之人,熟讀四書五經,深諳儒學之道,若不是家庭的影響,朱家二爺更希望更做個儒生。
不過因著跟孫氏關係惡劣,兩個人幾乎是見麵就吵架,朱家二爺為了逃避這些,便以擴展商業為借口常年不回家,便是寄回家的書信也是了了。
四房蔣氏總是說自己獨自一人拉扯著幾個孩子辛苦不易,可家中真正孤立無援,一意孤行的牽扯著女兒的實際上是孫氏。
她忍受著丈夫的白眼,公婆的遷怒,隻一心一意的把朱月見嗬護成人。
其實孫氏沒讀過多少書,她幼年常年跟父母在外麵走南闖北跑生意,根本沒有時間學習,認得幾個字還是為了能解讀賬本。所以從一開始,孫氏對於朱月見最大的期望就是健康快樂的成長。
可朱月見爭氣,她目睹過母親默默垂淚的樣子,也知道父親與母親的不對付。若是孫氏鬆了口,朱月見還不知道會有幾個弟弟妹妹,到時候朱月見一介女流,如何能在家庭裡立足。
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快活。
孫氏做的一切,朱月見都看在眼裡,並默默化作自己的動力,激勵著自己奮發向前,在無數個痛苦無措的時刻,隻要孫氏陪在朱月見的身邊,朱月見便會有無數的力量。
這對母女,早就已經雙生並蒂,誰也無法離了誰。
所以縱使朱家二爺不願回家,該屬於朱家二爺的財產也被朱月見打理得井井有條。
當然,這其中也有朱家大爺的幫助,他對於這個侄女一向疼愛,當年二房夫婦為了子嗣爭吵的事兒朱家大爺也看在眼裡,對於弟弟的任性和逃避,他也全然無法。
剩餘的愧疚,便隻能偷偷的回饋在朱月見身上。
所以朱月見能立足,也有朱家大爺在背後打點的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