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太後是先皇的德妃,是當時隴南鎮關大將軍王誌遠的女兒,是少女時被選入公主伴讀而與先皇相遇。
太後容貌生得好,人也活潑開朗,很快便與先皇情投意合。
隻是她的家世不如當時的宋皇後,所以儘管先皇極力周旋,仍然與中宮之位失之交臂。
不過太後心態極好,她原本生長在隴南的草原上,幼時也是在馬背上麵馳騁奔騰長大的,她活得肆意,而隴南作為大慶的軍事重鎮,多是軍團或者是軍人的家眷駐紮在此,所以當時還是孩童的太後沒怎麼感受過權力的滋味,自然也就不在意位分。
不過太後還是與先皇後宋氏,當時的太子妃一齊入住中宮。
太後性子歡脫,宋氏沉靜,兩個人也算相處融洽。
隻不過後來隨著先皇登基,越來越多如花似玉的佳人湧進大慶宮,也隨著自己的位分越來越高,嘗到了權力的滋味,太後漸漸的就不像從前那樣天真爛漫了。
特彆是生了皇帝傷了根本,不能養育皇帝,而當時的先皇又以讓太後修養為由,將皇帝寄予先皇後身邊,骨肉分離,曾經的愛人離心,不再對自己一心一意,太後的心中就漸漸有了怨氣。
她恨不上先皇後,但是卻又不想恨皇帝。
漸漸的太後就在這樣的扭曲之下慢慢的變了性子,當初那個在山野草間穿著一襲湖藍色的衣裙策馬奔騰放聲大笑的少女,終於再也回不來了。
特彆是在皇帝追封先皇後宋氏,又厚賞了宋氏一族,而對太後的母族多有敷衍,太後與皇帝的隔閡便愈發的深厚。
所以太後此番,是想培養自己在漠北的一番勢力,指望不上現在的皇帝,隻好自己布局。
薄秋隻不過是太後的一枚棋子,沒了薄秋,薄春,薄夏,薄冬都可以。薄秋顧然容顏出眾,但是宮中從不缺貌美的宮人,不過薄秋不僅貌美,而且有孤注一擲博一個出位的勇氣,而且薄秋進宮便是為了當人上人,在宮中,有薄秋容貌的人,不一定有薄秋的奮鬥精神,有薄秋奮鬥精神的,卻又未必有薄秋的美貌。
太後走之前曾給薄秋飲下一杯清茶,雖然沒有言明,但是薄秋常年在宮中,又怎會不知裡麵暗含的意思。她便是心甘情願地匍匐在太後的腳下,願意化作太後一把鋒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