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確切的消息已經是在六月底。
正是夏收的時候。
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
從生產兵團出來,有一條長長的石子路,而馬路兩邊正是知青們如火如荼地收割麥子。
聽到一長串清脆的單車鈴聲。
大家夥都停下了手裡的動作,
有好奇的知青,張嘴問了一句,“郵遞員,今天這麼早,往常不是都快要天黑了才送到我們這邊來?”
現在不過日頭才起來,快遞員就送來了。
說不定是啥特殊的文件。
進入70年以後,知青下鄉的步伐顯然放緩了很多,以北大荒這邊來說,今年三月已經沒有再送知青下來,而且團裡麵還有關係的知青已經被獲準回城恢複工作。
這種信號釋放,讓知青們隱隱有了期待。
是不是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了?
隻是注定讓這些知青失望了,
“嗨,這是清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聽說上麵特意打聽了周主任,我這是優先送過來的。”
郵遞員也是按照領導的指示,
說是周主任的通知書一定要第一時間送到,不光光是市裡麵,就連省裡麵都有人打聽這個周主任。
郵遞員家有人在農業口子上。
聽說是京市裡麵的大官兒直接把電話撥到了省農業辦,讓人將周主任這三年來在北大荒所有的事跡都整理出來,上報上去。
郵遞員小林就是個送快遞的。
但也聽說過周主任的事跡,如今的北大荒還哪有他幾年前單車都騎不進來的樣子,路都直接通到了三十二團的門口。
還有那醒目的牆畫,滿山的果樹,成片的麥田,更是在這邊建立起了全國最大的牧場。
郵遞員心裡佩服啊。
所以聽到是給周主任送通知書,他早早就領了這個差事,天還沒亮就開始騎車過來。
第一站就到了三十二團。
跟眾知青揮揮手,“我先走了,還趕著給周主任報喜呢!”
等到郵遞員走了,
割麥子的知青更是炸開了鍋,
“看來,周主任要去上大學這事兒是真的了!”
“那還能是假的,咱們這片誰能有周主任能乾,你看看
這麥粒,又大又飽滿,過年時候分的糧食我都吃不完,還給老家寄回去一點,誰知道前幾天老家那邊又來信,問我這邊夏收了沒,是不是還有餘糧食。”
談話的兩人都是從東北那邊過來的知青,
都知道東北是整個華夏的糧倉,這都開始打上北大荒的糧食的主意。
可想而知,他們這嘎達有多吃香。
聽到兩人討論,另外兩個女知青一邊撿麥穗,也一邊加入了群聊中,
“我也往家裡寄糧食了,現在俺娘就想托關係把我那金疙瘩弟弟也送來當知青,說是咱們這兒的麵粉勁道,我弟弟吃了,不肯在吃彆的麵了……”
眾人聽到這話,笑著打趣那女知青,
“你這就有點誇張了哈!”
女知青直起腰來擦了擦汗,“我真不騙你們,這不是沒啥知青來了嗎,前兩年是找關係不來北大荒,現在外麵都給咱們起了新的名字!可不就是有那些吃不飽飯的人家,想將孩子送過來!”
“啥名啊,我沒聽說啊!”
女知青笑笑,“這你都不知道,北大倉啊!”
女知青說得誇張,但這事兒不假。
孫元慶關於北大荒的後續報道中,就有把北大荒的前景比喻成北大倉。
現在整個三十二團成了黑省的重點示範區域。
以產量大,產品多,質量高著稱。
就連金團長的名聲也是揚名在外了。
那邊郵遞員一路騎著單車到了收發室,將三份錄取通知書拿給了收發室的士兵,
“我能看一眼咱們周主任嗎?”
士兵聽到這個要求,瞬間警惕起來,“你想對周主任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