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麵還有個問題,就是他手底下現在是缺人的。
彆看衙役那麼多,但是小官還缺呢!
一般縣衙的官職金字塔包含三層。
第一層,正七品——縣令!
第二層,正八品——縣丞(二把手,類似於縣委副書記),正八品——縣學教諭(教育局長)。
正九品,主簿(類似於辦公室主任,後麵改為從九品)。
從九品,典吏(類似警察局局長),巡檢(類似於派出所所長),這倆有點像,但是又不太像,巡檢自然便是掌管巡視周邊的,典吏權力比他大一點,典吏還管犯人!
當然,他們的地位吧,就有限了。
雖然說他們在普通人眼裡麵,那也是大人物,但是在一些小世家或者讀書人眼裡,那也就那麼回事,但凡是個讀書人,考不中那沒得說,隻要考中了,那都比這些人強,最差最差也是個縣丞。
怎麼說呢,縣令,最起碼也得是考中進士才能擔任,縣丞的話,舉人也可以。
這裡麵有個例外,考了很多年的進士沒考中的舉人,如果足夠努力,那也可以分配到一些小縣城擔任縣令的,這些人就屬於是努力有餘,但是天分定死在那裡,總要給人家個機會的。
然後縣學教諭,也是需要舉人才可以,但是同理啊,比較努力的秀才也是可以擔任的。
其他的那些吧,就不需要考了,當然如果有秀才想要去當主簿,那也是可以的,直接去參加吏部的基層選官就可以了。
但是大部分的主簿,典吏,巡檢的開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就是老吏,也就是資曆比較老的小吏,兢兢業業的在一個縣城乾了幾年十年十幾年幾十年這樣子。
另一部分就是一些庶出的世家子弟。
庶出呢就是世家大人物的私生子啦。
當然,經曆了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之後吧,世家大族就不多了,不像魏晉南北朝和隋唐那樣子,明朝的世家是比較少而且實力比較弱的,最起碼不能和唐朝的世家那樣子指著皇帝鼻子罵,皇帝還毫無辦法。
所以說這些世家子弟也就比百姓地位要高一點點,沒有那麼牛逼。
當然,像徐達的後人,那還是很牛逼的!
言歸正傳,這些九品芝麻官,雖然和八品就差一品,但是他們幾乎是沒有上升途徑的,除非被上麵的人破格提拔,不然一輩子也就在這當個小官了。
八品就不一樣了,那是可以升遷的,比如與包公齊名的海瑞,這位一開始就是成績不好,從縣學教諭做起的,後來做到正三品右僉都禦史,以為官清廉名垂千古。
但是,在江寧縣,如今隻有縣丞和典吏,甚至都沒有巡檢和縣學教諭以及主簿。
原來的縣學教諭因為母親去世,丁母憂守孝去了。
原來的巡檢因為仗勢欺壓百姓,強搶民女,被鐘年給下了大獄然後流放了。
至於主簿,那鐘年就不知道了,從他上任開始,就沒聽說過江寧縣還有主簿。
因此,如今的江寧縣,你可彆看十萬多人呢。正兒八經的官員,就仨:縣令鐘年,縣丞範文宇,典吏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