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秋華年聽到杜雲瑟的話,不由自主屏住呼吸。
很多原本被忽視的小細節,漸漸串聯在了一起。
原來之前元化帝假意軟禁太子,不隻是在保護太子,也是在保護另外兩位皇子。
他或許想對參與奪嫡的幕後勢力下手,但他不想讓二皇子和三皇子把命搭進去,可如果放任太子出手,兄弟相殘,很有可能控製不住。
日後太子登基,一定會要另外兩個皇子的命。
所以他才把太子暫時軟禁起來,限製太子的勢力,想通過自己的手更溫和地解決所有事情。
然而就像杜雲瑟所說——
太子隻要他們死。
從理性角度來看,儲君和皇上對著乾並不是明智之舉,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太子絕不鬆口呢?
秋華年突然想起之前聽蘇信白說過,太子身體不好並非是病,而是打娘胎起就中了毒,這個推論還是如今在襄平府養老的顧老太醫下的。
如果是還沒出生就中了毒,那懷孕的母體自然也無法避開,先皇後之死真的是病逝嗎?
又是誰在元化帝登基之前,就悄無聲息地下了這麼關鍵的一步棋?
“嘶——”秋華年吸了口涼氣,覺得頭都大。
“先帝晚年昏庸無德,諸王奪嫡亂象頻生,致使裕朝百姓民不聊生,外有邊敵扣境擄掠人口,內有貪官汙吏欺壓良民,多地甚至出現人食人之慘狀……”
杜雲瑟的聲音低緩沉穩,“當今聖上最初隻是一位勢單力薄不受寵的皇子,能在江山危難之際重振山河,登基二十多年便重現太平盛世,堪稱一代明君。”
“但當年的情況太亂了,時局又逼著他走得太急,以至於留下許多隱患,如今根深蒂固,牽一發而動全身。”
封建王朝可不像現代社會那樣,把本朝曆史寫得明明白白隨處可查,杜雲瑟說的這些事情,雖然隻過了二十幾年,但涉及最上層的權力鬥爭,秋華年還是第一次聽說。
“先皇後懷太子之時,聖上兵困邊境,屢戰屢勝卻被截斷所有糧草補給,天寒地凍,大軍生變,當時大多世家和朋黨都已站隊,想讓他們選擇一個並不占優勢的皇子全力支持,既要展現出潛力,也要給出他們無法拒絕的報酬。”
杜雲瑟耐心地把前因後果一點一點掰開講給秋華年聽,之前在襄平府,天高皇帝遠可以避開,以後在京中生活,華哥兒不清楚的話會吃虧的。
秋華年腦子反應得很快,“這個報酬,是未來的皇位?”
杜雲瑟點頭,“文妃娘娘的父親畢詠時當時已是朝中重臣,穎妃娘娘出身北方大世家解家,二人前後嫁與當時還是皇子的聖上為側妃,很快便都生了兒子。”
“所以太子和二皇子三皇子的歲數相差不大。”
元化帝給那些勢力的報酬,或者說掛在他們眼前誘人的胡蘿卜,是未來的皇帝有可能流著他們的血脈,是日後成為新帝的母
族。
這可比從龍之功還要誘人多了。
這樣的話,占嫡占長的先皇後和太子便成了眼中釘。
“聖上迎娶文妃和穎妃之前,曾在私下無人處給予先皇後三個許諾。”
這件事幾乎無人知曉,隻有杜雲瑟作為太子的心腹才從太子口中聽說過。
“什麼許諾?”
“第一,會保護好先皇後和尚在母親腹中的太子;第二,度過困境後便不再納妃;第三,待登上帝位,天下穩定太子成人後,就禪位給太子,與先皇後一起出宮過普通夫妻的生活。”
“……”
這三個許諾,回過頭看,是一個也不可能達成了。
先皇後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死因不明,如今就算元化帝再三明示暗示太子,未來一定會將皇位傳給他,太子也不可能全然相信。
之前那個軟禁的舉動,雖然太子清楚另有隱情,但恐怕也將父子關係降到了冰點。
秋華年更深地理解了“太子隻要他們死”這句話的意思。
除了替母報仇,所有有嫌疑的一概不放過外,也是極度缺乏安全感導致的極度的掌控欲,絕不願留下任何隱患。
“太子究竟有多少把握?”
“三年前冬日那場誣陷太子的大案,若非聖上驟然插手,強行軟禁,策劃之人應當已被太子順勢查出,儘數誅殺了。”
“……”秋華年許久後搖了搖頭,“我看太子才是最像皇上的,這對父子的掌控欲簡直如出一轍。”
秋華年在皇莊上見過太子一麵,當時便覺得他深藏不露。
先皇後去世時,太子還不到十歲,他究竟是怎樣在危機四伏的宮廷中長大,默默發展出這麼龐大的勢力,還被外麵所有人誇仁德和善的?
哪怕有元化帝的默許和教導,也難以想象啊。
秋華年忍不住問杜雲瑟,“一定要參與嗎?”
杜雲瑟垂下眼睛,“這是天子給我定好的路。而且,二皇子蠢而狂傲,晉王蠢且惡毒,除太子外並無明君之選。”
秋華年記得,還在杜家村時,他曾問杜雲瑟究竟忠於誰,杜雲瑟說自己隻忠於裕朝的明君。
秋華年也記得,兩人初見不久,杜雲瑟便說出了自己的抱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也是他對杜雲瑟真正心動的開始。
杜雲瑟參與奪嫡,不隻是被元化帝推著走,也不隻是為了從龍之功,他心中有著儒家傳統的憂國憂民與浩然正氣,不忍看先帝晚年之亂重現在當下的裕朝。
秋華年雙手捧著杜雲瑟的臉,仰頭看他,捕捉到杜雲瑟眼中的歉疚。
秋華年笑了笑,“那就放手去做吧,我永遠支持你。”
“不必因此覺得自己虧欠於我,這也是我的選擇,如果我們的努力能讓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生活得更好,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呢?”
“華年……”
杜雲瑟再也忍不住,俯身吻住秋華年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