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戰事欲來(1 / 2)

翰林院是裕朝官方文史機構,裡麵收錄了前朝與本朝幾乎所有的案卷。杜雲瑟作為翰林院修撰,一大本職工作就是整理和修訂史料。

杜雲瑟原本以為知道了那些先決條件,找出二十年前梅家發生了什麼很容易,誰知大半個月過去,他把翰林院書架上的卷宗翻了一遍,竟一無所獲。

“當年相關之事的卷宗顯然被刻意隱去了,我在一些卷宗中發現了缺口,卻找不到相應的文書。”下班之後,杜雲瑟坐在碧紗廚窗下,一邊幫秋華年搖扇子一邊說。

秋華年正在吃櫻桃豆花布丁。

這是他讓銀川想辦法改良出來的甜品。在豆花的基礎上加入水牛奶和砂糖,做成口感水潤滑彈的奶白色豆花布丁,再加上一勺桂花蜜和一勺果醬,說不出的好吃。

秋華年有身子不敢吃冰,就讓人把布丁碗放在冰水裡激涼,吃一點涼氣。其他人吃的時候可以在碗裡墊上小半碗的冰沙,吃的時候用勺子舀到底,香甜的布丁混上晶瑩的冰沙,嚼起來咯吱咯吱的,九九和春生一次能吃一大碗。

時間接近農曆六月,許多早熟的果子已經下了第一波,在京城你幾乎不用擔心買不到東西,隻用擔心錢不夠。

秋華年不喜歡奢侈和鋪張浪費,但也不虧待自己,每隔幾日就花重金買一筐南方來的果子,有櫻桃、草莓、荔枝等等,都是剛從樹上摘下來就埋進冰裡運來的,一個賽一個新鮮。

這些果子有的直接吃了,有的則做成果醬,搭配各種夏日小甜品吃。

秋華年用小銀勺從甜白瓷碗裡舀起一塊豆花布丁,上麵帶了許多殷紅的櫻桃果醬,伸手喂杜雲瑟。

“張嘴,啊——”

杜雲瑟從善如流地張嘴咬住勺子,把布丁吞了下去,他奉行克己禁欲的理念,夏日也不會貪冰貪甜,但秋華年總是有辦法打破他的規矩。

見杜雲瑟吃了布丁,秋華年滿意地點了點頭。

“我們之前就有預料當年的事不簡單,翰林院擺在明麵上的資料裡查不到很正常,想要知道當初發生了什麼,突破口還得在十六身上。”

提起自己這個小舅舅,秋華年心中溫暖的同時也有些頭疼。

“他現在一直在躲我,都不帶和我說話的。”

秋華年嘀嘀咕咕地抱怨。

“小舅舅不想讓太子發現你們的關係,謹慎一些很正常。”

“唉,你說他和太子……真的有未來嗎?”

杜雲瑟搖了搖頭,他雖然深得太子信任,可也看不透這二人之間的關係與未來。

“對小舅舅來說,太子太重要了。但我總覺得至少現在的他並沒有動其他的心念。”秋華年食不知味地吃了勺布丁,“真希望他永遠也彆動。”

……

快到六月的時候,秋華年接到了來自襄平府的家書。

雲成高高通過了院試,以襄平府第六名的成績成為了秀才。孟圓菱在信裡說,老家的寶仁和孟福月夫妻知道後特彆高

興,專門帶著族長來府城探望他們。

遠在邊關靖山衛的寶義也托人給親侄子送了厚禮,約定過一兩個月有休假了就來襄平府探親。

秋華年雖然遠在京城,見不到這些故交老友們,可在信裡看著他們團聚心裡也很開心。

秋華年把信放在一邊,正感慨著,就聽見金三進來稟報說閔樂逸來了。

秋華年起身去迎,剛走到穿堂,閔樂逸就一陣風似的跑了進來。

“熱死我了,熱死我了,這天在外麵一會兒就一身汗。”

他穿著窄袖束腰的衣裳,頭發編了兩條辮子豎在頭頂,紮成一個高高的馬尾,個子又長高了幾分,忽略清秀的臉和眉心的紅痣,身高腿長的樣子幾乎不像是個哥兒。

“知道天氣熱,你還大中午地往外跑。”

閔樂逸嘻嘻笑著隔空比劃了一下,“我比華哥兒高半個頭啦!”

秋華年假意瞪了他一眼,閔樂逸笑著往旁邊躲。

“我身上全是汗和熱氣,華哥兒你離我遠點,免得你不舒服。”

秋華年見他身上的汗像小溪一樣往下淌,讓人帶他去外院的廂房擦洗一番換上乾淨衣裳,又在外院正房擺了冰盆,打開穿堂前後的門通風透氣,在這裡接待閔樂逸。

閔樂逸出來後三兩口吃完一大碗加了冰沙的豆花布丁,又拿起在井水裡冰鎮過的西瓜啃了幾口。

“呼——活過來啦!”他舒服地宣布,“還是華哥兒你這裡的東西好吃。”

“彆拍馬屁了,我不信你頂著大太陽出門隻為了吃冰。”

閔樂逸家雖然稱不上豪富,但父親和哥哥都是進士,這些年攢下的家底並不少,他們家人少事少,閔樂逸又受寵,想吃什麼東西都是說句話的事。

“我是無聊啊,一個人待在家裡一點意思都沒有,去外麵逛又太熱了,還不如來陪華哥兒說話呢。”

“你哥哥在大理寺衙門上班,你嫂嫂呢?”

閔樂逸遺憾地說,“最近大理寺出了個奇案,我哥哥擅長斷案,被派去負責那個案子了,十天裡八天不著家,我嫂嫂也去給他幫忙,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裡了。”

閔樂逸也想幫忙,可閔樂施卻說這次的案子不是胡鬨的,任夙音也不幫他說話了,閔樂逸隻能遺憾退場。

“什麼奇案?”秋華年吹著從冰盆那邊來的涼風問。

京中的各種奇事和八卦,上層的秋華年是從貴眷交際圈子裡聽到的,涉及三教九流和平民百姓的,則多出自閔樂逸之口。

閔樂逸的哥哥閔樂施是大理寺官員,閔樂逸自己也喜歡遮掉紅痣到處遊逛,關於京城平民圈子發生的事他的消息非常靈通,涉及天南海北五花八門,讓人聽了忍俊不禁。

閔樂逸就等著秋華年問呢,清了清嗓子後模仿起說書先生的架勢,還拿手裡的折扇充當醒木。

“要說啊北城的北居賢坊有一戶姓趙的人家,原是商賈之後,分家後左手右手倒騰脫了商戶戶籍,分了一筆家產在城外置了些田

地,勉強算是個地主富戶。”

“趙家老爺有一個嫡幼女,生得花容月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養到九歲的時候,元宵節跟著下人出去看燈,竟一個不小心丟了!”

“趙家上下心都碎了,堅持找了整整三年,到處求神拜佛花錢找關係,終於把女兒找了回來,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又過了幾年,這位趙小姐走了大運道,成了京中中軍都督府參議的續弦!”

閔樂逸小聲補充,“這是外頭的人的說法,要我說的話,那個參議雖然是正四品的官,可年紀都能當趙小姐的爺爺了,府上小妾子女一雙手數不過來,給他當續弦真算不上什麼好運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