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堂之爭(1 / 2)

因為有先例所循,所以一眾大臣說的極為堅定,似乎一定要南巡,不南巡便有違先例似的。

然而,就在這一群主張南巡的聲音之中,隻見一名身穿藍袍,頭戴烏紗,眉宇間正氣凜然的官員上前斷喝道:“陛下,臣以為,南巡之事不妥!”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一片寂靜。

坐在龍椅上的蕭遠一臉淡然,猶如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一般,看不出任何喜怒。

片刻嚴高身後的一名官員上前斷喝道:“於廷益,如今北方戰事危急,若危機京城,重蹈天正之變,你擔當得起嗎?”

天正之變便是當年皇帝被俘虜的那場大亂,時過近百年,每每在朝堂上提起,都會讓這些官員們感到膽寒。

然而,於廷益卻一臉鎮定道:“天正之變皆因蒙古、女真突然襲擊,且邊關守將無能,才導致韃虜長驅直入,直取京城。”

“如今宣大寧錦四城皆已派遣重兵把守,軍備十足,且皆有王、孫二位總督鎮守,此四城必定萬無一失。”

“南巡一事,勞民傷財,且於士氣不利,所以,忘陛下再三斟酌,再下決斷!”

於廷益說罷,嚴高身後的官員又是一番疾言厲色的斥責。

“哼,那按你的意思,陛下便不能南巡,隻能困守京城了?若是邊防不力,韃虜兵臨城下,那又應該如何?”

“於大人,按您的意思說,陛下南巡勞民傷財,那我問你,和陛下的安全相比,些許錢財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閣老,下官也想請問一下,陛下南巡乃是讓邊關將領無後顧之憂,又有何對士氣不利?還請閣老為下官詳解?”

接連幾人發問,矛頭直指於廷益。

而為首的嚴高則站在這些人最前麵,他提議之後便不再說話,隻是斜眼看向於廷益,目光之中滿是蔑視和嘲諷。

麵對一眾官員的逼問,於廷益一臉淡然的說道:“以往南巡,都是邊關極度危急之時陛下才會南巡,如今邊關穩固,雖有些許宵小扣關,但卻如卵擊石,根本不值一提。”

“若按汝等之想法,每次韃虜扣關,就要勞陛下大駕南巡避禍,那陛下又有何寧日?我大周又有何寧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