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房同考官便依命抽簽,每人分配到一箱試卷,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等待主考官出示自己擬作的程文——也就是本期考試的標準答案。
蕭立淵淅淅索索地從一木盒子裡拿出蘇複和車嗣,烏文卓三人準備好的經義科答案,將其發下去,然後又宣布了取卷的要求,同考官們才扯開卷束,開始閱評,若是見到中意的卷子,就用青色墨筆加以圈點,並作評定,然後移交副主考。
蘇複在被關在這貢院這麼多天,也不全是混吃混喝,起碼他是知道,現在薦卷是什麼意思,考生的考卷若成了薦卷,被取中的把握就有五六分。副主考看了若也中意,便會在薦卷上批一個‘取’字,被取中的把握就有八、九分了,等最後主考官也中意,便會再寫個‘中’字,恭喜這位考生,一輩子的錦繡前程便到手了!
不僅是大周,自從科舉考試誕生以後,除了進士身者早亡,不然他們就沒有低於五品官身之人,在京城,五品官或許不算什麼,但是放到地方卻都是下都督府\/上州司馬之類的地方大官,手握數萬人生計的“土皇帝”。
閱卷的過程很是複雜,但依舊複雜不過人心,今日能有此公正,皆因為主座之上,那位老人三十載寒暑不輟的堅持,上到帝皇,下至黎民,心中 皆有其正,而使魑魅魍魎不敢現身罷了。
……
蘇複並沒有參與經義科的閱卷,而是躲在一旁,吃著蕭立淵故意留下的酒菜,和和美美地算著還剩幾日他可以回家。
……
三日的時間,每位同考官都批改了近三百份經義考卷,雖說看比寫易,而且句讀什麼的也是固定的,但作為一個給分點,這些同考官們不得不打起精神,畢竟他們的給分可不是最終分,完事後,還得讓翰林院的人來檢查呢,要是出點差錯,丟點俸祿還能接受,但是丟的臉可是很難撿回了,畢竟連個句讀都能出錯的人,憑什麼說自己能為國分憂,以期前程?
幾乎沒有任何空閒時間,蘇複就帶著人又去把文學科的考卷收了回來,蕭立淵重複之前的程序後,直接挪開了身位,指了指自己身旁:“蘇複,你幫我抽閱吧!”
經義科的閱卷基本沒有主副考官什麼事,但是到了文學科開始,他們便有了給分之責,文學科的主觀性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抽查,若是某個同考官給分有問題,他則需要將其改正,甚至於取消其同考官之職,正是因為這個程序,所以所有同考官在給分的時候都會尤其謹慎,給的少了得罪人,給的多了又得被罵,最關鍵的是這一科隻有參考的程文(答案),這讓十八位同考官改卷起來著實吃力。
蘇複雖是抽查,但更多的是看同考官給分是否合適,每一題,都有同考官給出的批語,這讓本就文學功底半吊子水平的他省下了不少事,三天內,抽查近百份的考卷,隻有不過七份讓蕭立淵複核,最後也隻有兩份讓蕭立淵更改了其分數,一高一低。文學科的考卷閱卷結束後,也標誌著春闈會試的結束,而這一天,太陽漸靠西山,貢院外人聲鼎沸,都是等待著接自己公子老爺的仆從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