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蕭家以治國為要,蘇複有這能力,我們豈可因為身份所限而將其埋沒?”
“若讓我父皇和皇爺爺知道了,那他們該如何看我?”
蕭立淵將手中玉筷置於桌案之上,沉聲道:“陛下,你喝多了!”
啟明皇帝的確喝得不少,但他卻不再害怕了,目光直直地看著蕭立淵道:“老師,您放心,我隻是讓蘇複順路去查一查大周的南北官道整修之事。”
“銀行之事是蘇複提出的,修行貫穿大周天下,連通村,縣,郡,府的規劃也是蘇複提出的。”
“江南之行已經充分證明了蘇複在查案,平亂上的能力與魄力。”
“為了那些累死在路上,死去的那千餘百姓。”
“為了不使貪官逍遙法外,蘇複任此要務。”啟明皇帝輕聲一笑道:“老師,您覺得蘇複他能擔此‘重任’嗎?”
王浦早已沉默,隻要啟明皇帝所說的封賞不是打破規矩,允蘇複不該有之官位與爵位,那他就保持中立。
置於其中啟明皇帝作何想,那不是他關心的事。
蕭立淵聽得啟明皇帝的話,將目光看向卓姿嬋,見其無畏對視,心中頓有了猜測。
可不等他出言,蘇複便一副受寵若驚模樣的先開口拒絕道。
“陛下厚望,蘇複著實心中有愧。”
“蘇複雖非厚學之士,但也知曉‘知易行難’的道理。”
“那豐京銀行之事,蘇複不過是年輕想法多了點,但一切建製,都是由太叔都禦史與無數官員統籌而成。”
“其中不少蘇複妄言之事,都被證明不過是蘇複空想。”
“至於那修正官道之事,蘇複更是隻順嘴提了一句罷了。”
“江南事案,居首功的應該是仇犁庭大人與那兩百多埋骨江南的將士們。”蘇複抬起頭,看著啟明皇帝道:“陛下應當緬懷逝者才是!”
蘇複從江南回來,心中雖有些許不適感,也偶爾會懷念權力在握時的感覺。
但那隻是懷念,蘇複並不想用其掌控某些人的生死,或者以此來滿足私欲。
隻有仇犁庭等人,遲遲不到的嘉獎與封賞,才讓蘇複在意,盼之,望之。
啟明皇帝不以蘇複拒絕為意,反而順著蘇複話道:“那便一並議了吧。”
“至於查明官道修整之事,你也不用急著拒絕。”
“晚點我會讓老師帶些卷宗,讓你先了解這一年多來大周各地情況,然後你再決定是否參與其中。”
啟明皇帝根本不擔心蘇複會拒絕,這大周官道修整之事,能鬨到政事堂,能送到他眼前,就已經表明其中之事有多大。
通過江南一事,啟明皇帝雖然沒能確定蘇複的由來,但他知道,蘇複和蕭立淵很相似,他們有著過多的同理心。
心中正義太多的人,若沒有機會與能力,他們或許會讓自己低頭。
但在有能力和機會時,他們再後退,那良心的譴責能夠伴隨其一輩子。
啟明皇帝很有耐心,這大周江山中,不平之事太多,他可以給蘇複的機會也太多。
權力的誘惑,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
可觸而不可得之感,連蕭立淵這等人都難以平常心待之。
何況蘇複乎?